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书法学习:感知与记忆发展特点研究

小学生书法学习:感知与记忆发展特点研究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响小学生书法学习的感知觉主要有视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小学生空间知觉的这些发展特点,有助于在接触书法形象时形成对字体结构的空间感知以及对笔画形状、章法布局等空间知识的基本认识。运动知觉是人们对物体运动特性的感知,小学生手的运动知觉的发展在学习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小学生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发展特点,有侧重点地分配书法教学的内容。

小学生书法学习:感知与记忆发展特点研究

(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征与书法学习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而且是对事物多种属性和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感觉和知觉在发生时往往同时进行,感知觉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开端,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影响小学生书法学习的感知觉主要有视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许多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视觉感受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7—15岁儿童的差别感受性增长要比绝对感受性的增长速度高很多倍,视觉方面尤其显著;而且小学儿童的视力调节能力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10岁儿童,这种能力的发展更快。小学儿童的这些视觉发展特点为书法学习提供了最基本的学习条件:首先,视觉感受性尤其是差别感受性的发展,使小学生能够区分基本的墨色浓淡,形成基本的墨色变化感知;其次,视觉感受性与视力调节能力的发展也便于小学生发现线条的粗细、曲直、力度,以及光润滞涩等基本特点。

空间知觉是对事物空间关系的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等。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其空间知觉一般已有很好的发展,例如儿童对于空间面积大小的判断能力方面,小学低年级儿童处于直觉判断和推理判断相交叉的过渡阶段,中高年级儿童多数已能运用一般的推理判断来比较空间和面积的大小;在形状知觉方面,初入小学的儿童对几何形状的判断经常和具体事物的形状相联系,但随着小学教学的实施,小学生会逐步掌握关于形状的一般概念,而不再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辨认形状,即对空间关系的认识发生了从直观水平向抽象概念水平过渡的过程。小学生空间知觉的这些发展特点,有助于在接触书法形象时形成对字体结构的空间感知以及对笔画形状、章法布局等空间知识的基本认识。[2]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包括对时间的分辨、预测、以及持续时间的估计。小学儿童对持续时间估计的准确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对时距的估计水平接近成人,但是长时距的估计准确性和稳定性不及成人。

运动知觉是人们对物体运动特性的感知,小学生手的运动知觉的发展在学习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小学生手的动作的灵活性和精确性日益增加,但是由于其骨骼和肌肉的发展远没有成熟,因此,持久的细微肌肉的动作感知和水平要低于成人。

书法学习中对时空的感知主要通过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三者的结合体现在书写节奏感上,书法线条在构成过程中笔的运动特征——松紧、轻重、快慢,就是线条节奏的具体内容,而正是有了对时间连续性的把握才有了书写的快慢之分,有了对细微动作运动的感知才有了行笔的松紧与轻重。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并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水平,尤其是手部骨骼和肌肉力量的控制能力与成人相距甚远,因此,小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虽已能够感知并初步把握书写的节奏感,但是对行笔的轻重缓急并不能够把握得十分精确,而且也不适合长时间的书写,即在书法教育过程中,不能对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书写技能要求太高,同时还要注意从开始就应培养小学生的基本的书写动作和正确的书写姿势,随着小学生时空知觉与运动知觉的发展,到小学中高年级逐步提高书写的要求。

(二)小学生的记忆特征与书法学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是曾经感知过和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留下的痕迹,是一个识记、再认和再现的心理过程。按照记忆是否有目的可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按照记忆是否有理解性可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按照记忆的持久性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www.xing528.com)

所谓有意记忆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和任务有意识地进行的记忆,并且记忆的过程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无意记忆则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和任务,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记忆,更无需付出意志的努力。从学前儿童的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小学生的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一个主要特点。

小学生的有意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由于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目的逐渐明确、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习动机得到激发,有意记忆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一般情况下,这个主导地位的显著表现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即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开始使自己的记忆服从于学习任务,并不断提高记忆的质量,针对同样的学习任务,小学生有意记忆的效果好于无意记忆的效果。

就小学生学习书法而言,如果三年级开始系统的毛笔书法知识的学习,小学生是可以主动完成记忆书法基本的笔法与结构特点等基础知识的。对纯书法技能的学习可以直接以学习任务的形式让小学生有意的记忆各种点画特点、用笔规律以及结构布局等知识。当然,小学生的有意记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否定无意记忆在教学中的作用。小学书法教学的内容中除了书法技能的学习还有书法文化方面的传承,虽然“(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生书法教育结果的评价只做出了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小学书法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中,“纲要”也明确提出了感受汉字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文化品位等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过程没法用学习任务来考核和评价,因此,在教学中,这些文化方面的知识不作为具体学习任务,不需要有意记忆,但是,学生可以在教材中以无意记忆的形式学习汉字知识、书法故事、名家名作等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没有具体的识记的目的,也不需要艰苦的意志努力,但是如果趣味性和知识普及性较强的话,小学生完全可以“无意”当中领略书法文化的魅力,进而不知不觉提高文化品位。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小学生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发展特点,有侧重点地分配书法教学的内容。

机械记忆是指对记忆的对象并不理解或无法理解的记忆;意义记忆则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也叫理解记忆。从学前儿童的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小学生的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是小学生的另一个记忆发展特点。

由于理解事物的意义与抽象逻辑思维的理解能力关系密切,因此,小学生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的明确转化的年龄与小学生理解能力发展的年龄是相符的,即在10岁左右(小学三、四年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知识经验比较贫乏,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善于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思维加工,因此他们运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比较多。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经验的丰富和思维的日益发展,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根据不同学习材料的性质来选择记忆的方式,即不但掌握了理解记忆的方法,也会根据需要进行机械记忆。

在小学生的书法学习中,有些书法基础知识例如笔画的名称、基本运笔方向和技巧等有需要机械记忆的内容,但是,要真正学会书写技能的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单靠机械地记忆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笔法和技巧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真正地理解和领悟书写过程中的各种运笔的特点,只有理解记忆,才能够在学会一个字的书写方法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将理解记忆的书写技巧应用到其他字的书写上,实现书写技能的学习迁移过程;也只有理解了某种字体的书写风格,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将字的形神结合,真正写出有精神风貌的书法作品。小学高年级的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的特点为小学生深入地理解学习书写技法和风格特点提供了基本的能力基础。

小学生的第三个突出的记忆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使用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果的能力逐渐增长,尤其是10岁以上的儿童基本能够自发地运用一定的记忆策略来帮助记忆。在书法学习中,小学生对书法知识和经验的占有程度直接影响其记忆策略的使用水平,一般情况下,书法知识和经验越丰富的儿童,越容易将各种书写技巧、笔画特点等分类组织并理解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