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82版《西游记》拍摄珍藏档案揭秘

1982版《西游记》拍摄珍藏档案揭秘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拍摄《西游记》这样一部大戏,按理说是应该留下来大量的文字性拍摄资料的。再加上杨导演是个洒脱之人,对自己写的东西也并不珍视,时间久了,这些资料大部分就丢弃了。将这些残存的资料集中起来,这才有了现在这本《西游记》“珍藏档案”。场记单和分镜头本的区别在于,分镜头本是拍摄前的参考资料,演员根据分镜头本的内容来演戏,而场记单是一场戏完成后才产生的文字资料。

1982版《西游记》拍摄珍藏档案揭秘

拍摄《西游记》这样一部大戏,按理说是应该留下来大量的文字性拍摄资料的。但当时拍摄结束后,剧组解散的匆忙,照片、资料都没有进行妥善的保管。再加上杨导演是个洒脱之人,对自己写的东西也并不珍视,时间久了,这些资料大部分就丢弃了。而我就算是个比较细致的人吧,看到一些有意义的资料,我都会细心地保存起来,就连当年的拍摄日记也没有扔掉。将这些残存的资料集中起来,这才有了现在这本《西游记》“珍藏档案”。

《西游记》记事簿

拍一部戏,尤其是一部《西游记》这样的大戏,其中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疏忽了任何一项,都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有人来事无巨细地记录这些“流水账”,做到让导演心中有数。《西游记》剧组的第一位场记是李诚儒,后改为剧务。拍摄中,共有马丽珠、沈慧芬、于虹三个人做过场记工作。这本“《西游记》记事簿”就是马丽珠记录的,她心思细腻,字迹娟秀,是杨导演的好帮手。

“《西游记》记事簿”封面

杨导演与场记马丽珠。

与87版《红楼梦》的拍摄组建了一个庞大的顾问班子不同,拍摄《西游记》的过程中,并没有专门邀请专家、学者组成一个固定的顾问班子。但戏拍得好不好,哪里需要改进,还是离不开老艺术家们的建议和肯定的。于是在试集拍完以后,剧组邀请专家开了一次座谈会,大家对试集的拍摄给予了肯定。1984年1月30日,在广电部三楼会议室,剧组再次邀请了吴祖光、袁世海、李万春、郑榕以及媒体记者一起,召开了一次专家座谈会。戏剧家、京剧名角、猴戏专家济济一堂,大家针对马上要播出的《计收猪八戒》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每到一处拍摄地点,杨导演都会给大家开会做动员,总结老问题,提出新问题,鼓励大家更好地拍摄。

剧组成员的住宿标准、稿费标准等。

1983年11月,剧组来到杭州拍摄。杨导演给大家开会说:“杭州,美丽的城市,亲朋好友较多。但明天开始工作,希望大家把个人的事放一放,服从统一领导。”

我向来不喜欢夸大其词的宣传报道。我在这次会议中说:“这次很被动,吹牛的问题,不切实际的报道不可。”

场记单

场记单通常详细记录了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在录像带上的时间;每一场戏的拍摄地点、道具、服装等,它的作用是给其他工种提供内容参考,后期编辑也需要根据场记单来找镜头。场记单和分镜头本的区别在于,分镜头本是拍摄前的参考资料,演员根据分镜头本的内容来演戏,而场记单是一场戏完成后才产生的文字资料。(www.xing528.com)

在中国杂技团录替身演员蹦床的场记单。拍摄这样的镜头主要是用于人物抠像。

分镜头本及抠像单

分镜头本是拍摄每一集前打印好的、主创人员人手一份的拍摄资料。演员根据分镜头本中记录的镜头景别等内容来演戏,摄像需要根据分镜头本上记录的拍摄技巧来处理镜头。通常在大部队出发之前,分镜头本会发到大家手中,是打印好的。但在实际拍摄中,经常会有需要临时改动的内容,而我们到外地去拍摄不会随身携带打印机和复印机,所以这些导演改动后的分镜头本,经常是由场记人员来誊写,再用复写纸一式几份。需要去掉蓝幕做特技处理的镜头,都会统一记录在抠像单上。

《扫塔辨奇冤》修改部分分镜头本。

大圣闹天宫》抠像镜头单。

续拍申请

《西游记》续集的拍摄可谓一波三折。1988年播出前25集后,时隔三年,即1991年,续拍事宜就被提了出来。但中间经历了投资版权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期间,我们几乎每年都在围绕着续集的拍摄做工作。1994年是离开拍最近的一年,当时还出现了全国数十家媒体集体报道《西游记》续集马上开拍的消息,没想到那一次又失败了。直到四年后的1998年,才正式开机。

拍摄简报

1983年2月和3月的两份拍摄简报。在六年的拍摄过程中,通常每一个拍摄地点的工作结束后,剧组都会向台领导交上一份拍摄简报。汇报这一阶段剧组拍摄了哪些内容,做了哪些工作,同时提出一些拍摄中遇到的困难,以待在接下来的拍摄中解决。简报通常由杨导演或我口述,场记马丽珠或摄像助理唐继全执笔完成。

各项预算

1982年5月,拍摄试集之前,美工、服装、化装、道具、灯光、摄像、技术和录音,各工种申报了经费开支预算和设备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