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思明墓翼兽揭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珍藏

史思明墓翼兽揭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珍藏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思明称帝后不久,即为儿子史朝义所杀,其子为掩人耳目为父修建陵墓,将父亲史思明风光大葬。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政府下令平毁史思明墓,这件石雕也就从此下落不明。由于反唐的首领为安禄山与史思明,因此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被冠以安史之名。由于“河北三镇”原为安禄山、史思明的旧将,对唐王朝平毁史思明的墓地态度消极,不免有些应付了事,这也是翼兽得以保存下来的原因之一。

史思明墓翼兽揭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珍藏

高140厘米 长79厘米 宽70厘米

在1982年文物普查中,于丰台区王佐乡刘太庄被发现

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该翼兽采用圆雕手法,外形为三角形,半兽半鸮,前爪似兽,后爪为鸮,兽形似狮,鼓腹蹲踞,蹲坐挺胸,双目圆睁,颌下有须,材质为汉白玉石材。因其头披直发,膊生双翼,“翼兽”由此得名。在1982年文物普查中,于丰台区王佐乡刘太庄被发现。

关于翼兽造型,著名油画家刘之光先生认为是由战国时期的铜翼兽发展成墓表的护墓兽,并为帝陵所独有。这件翼兽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的用途,1966年在丰台区林家坟发现了唐墓,据原首都博物馆馆长赵其昌先生考证,林家坟地处古良乡县界,即史书中记载的史思明归葬地梁乡,唐墓当为史思明之墓,翼兽发现地距该墓不到两公里,推测其为史思明墓神道石像生。这件翼兽造型生动,别具古风,是迄今为止北京地区唯一的唐代神道石刻遗存,也是北京地区年代最早、墓主等级最高的。

1981年春,在对史思明的墓进行发掘时,出土的器物还有鎏金铜牛、鎏金铁马镫、玉册、鎏金铜坐龙、铜铺首、象牙化石龙骨)带饰等珍贵文物数十件。(www.xing528.com)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和史思明就是从北京起兵造反,攻入长安的。史思明称帝后不久,即为儿子史朝义所杀,其子为掩人耳目为父修建陵墓,将父亲史思明风光大葬。因为时间比较匆忙,所以石象生雕刻难免粗鄙简陋。比如翼兽腿部已经镂空了,而另一边还是实心,仓促之下还没有全部雕完。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政府下令平毁史思明墓,这件石雕也就从此下落不明。

安史之乱(755—763年),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一场叛乱。这场历时八年的内战使唐朝人口大量减少,国力由盛转衰,此后唐代开始出现严重的藩镇割据和宦官干政局面。由于反唐的首领为安禄山与史思明,因此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被冠以安史之名。安史之乱是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这场历时八年的战火,不仅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华文明由开放趋向保守的转折点。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唐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十一月攻陷洛阳,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称帝,六月攻陷长安。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乾元元年(758年),史思明杀安庆绪,继续反唐。乾元二年(759年)十月,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称帝。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败死,安史之乱平定。

安禄山、史思明幼年为同乡,二者关系亲近,具以骁勇著称。后一同反唐,祸乱天下,晚年分别为各自儿子所杀,结局相似。

当史思明之子史朝义从邺城败退时,唐遣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追击,仆固与唐王朝有矛盾,为了私结党羽,有意将安史旧部力量保存下来,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地区,使安史旧将田承嗣据魏博,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据成德,李怀仙据幽州,田、张、李皆领节度使之职,这就是所谓“河北三镇”。三镇逐渐把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以后其他地区,如淄青李正已,宣武李灵曜,淮西李希烈等皆各自割据,不服朝廷管理,甚至骄横称王称帝,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这种现象都没有终止。

由于“河北三镇”原为安禄山、史思明的旧将,对唐王朝平毁史思明的墓地态度消极,不免有些应付了事,这也是翼兽得以保存下来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