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这种“市场需求”当成是规定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决定价值的东西,这是价值的供求决定论,当然是不对的。但是由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规律决定的满足某种特殊社会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价值,这恰恰是价值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有学者认为,含义1解决的是价值决定问题,含义2解决的是价值实现问题,承认含义2决定价值,是错误地理解了马克思关于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的关系,把决定价值实现的因素,理解成了是价值决定的因素(该观点一般概括为“实现论”)[13],而只要承认含义2决定价值,就必然滑向供求决定论或流通决定论[14],“理论上很容易走到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境地”[15]。这样的评断是不科学的。导致这种不正确观点的根源在于他们没有区别开一定时期应当满足的“社会需要”和市场上受市场状况影响的“市场需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把“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混淆了。

马克思严格地把这两种“需要”加以区别。他说:“市场上出现的对商品的需要,即需求和实际的社会需要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差别。”“实际的社会需要”指的是什么呢?在马克思看来,这“实际需要的商品量”[16],是为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所必须满足的需要;对某种产品的这种需要是一个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决定的,它与市场价格的变动无关,在一定时期是一定的。例如,当鲁滨逊刚登上孤岛时,他必须把绝大部分劳动时间用在获取食物这种产品上,以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另外,它还受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马克思在联系到劳动力价值决定时说:“在一定社会的一定时代,它们的量是一定的,所以应该看作是一个不变量。”[17]马克思还说,“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社会需要’也就是说,调节需求原则的东西,本质上是由不同阶级的互相关系和它们各自的经济地位决定的”[18]。可见,这里所说的“社会需要”有着特定的含义,在一定时期的特殊条件下是必须得到满足的一个定量。

市场上供求关系中的“需求”又是什么呢?在马克思看来,“市场上出现的对商品的需要,即需求”,它是“商品的货币价格发生变化时所需要的商品量,或者说,买者的货币条件或生活条件发生变化时所需要的商品量”。“从量的规定性来说,这种需要具有很大弹性和变动性。它的固定性是一种假象。如果生活资料便宜了或者货币工资提高了,工人就会购买更多的生活资料,对这些商品就会产生更大的‘社会需要’。”[19]可见,“市场需求”并不是一个客观的一定量,而是一个受偶然因素影响的经常变动的量,它受价格高低、工人收入多寡等因素的调节。价格降低了,就会有更大的需求;价格提高了,则会是一个更低的需求;工人的工资提高了,也会表现为一个更大的需求。因此,“在供求关系借以发生作用的基础得到说明以前,供求关系绝对不能说明什么问题”[20],供求关系的变动是与价值决定完全无关的,所谓的供求平衡或供求一致也只是市场在价格的调节下出现的偶然现象。把这种“市场需求”当成是规定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决定价值的东西,这是价值的供求决定论,当然是不对的。但是由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规律决定的满足某种特殊社会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价值,这恰恰是价值的本质规定。

如果说在中文版的《资本论》中对“需要”和“需求”的区分还不够清楚的话,这不是马克思的责任,而是译者的问题。这或许与中文的表达习惯有关,习惯上人们经常把“需要”和“需求”看作一个概念,但在英文版的《资本论》中,凡是涉及这两个概念的地方,马克思都严格地进行了区分:只要是谈到市场需求,马克思就用“demand”这个词,而当谈到客观的社会需要时,就用“social need”“social want”“social requirement”等词表示。根据《美国传统辞典》的解释,经济学意义上的“demand”是指与购买力密切相关的人们对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或人们在给定的价格下准备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即需求量。显然,“demand”是伴随市场价格变化而经常变化的。而“need”“want”“requirement”有必需品的含义,是指人们的一种客观需要,而这种需要,它在一定时期是既定的,是规律性现象。

很明显,马克思对含义2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解释是为满足对某种商品特定的社会需要而“保持应有的比例时按比例应当花费的劳动时间”,这里清楚地表明了,含义2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决定某一部门商品总价值的,而不是说明价值实现;同时如果正确理解的话,这里根本不涉及一般的市场供给与需求关系,所以,肯定含义2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决不意味着说供求关系决定价值。相反,这种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正是价值的本质规定,如果超过了应当花费的劳动时间,那就意味着社会用在该种商品上的总劳动时间过多了,因而破坏了应有的比例关系,这时为了调整这种不符合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的客观规律的现象,该商品要按低于价值的市场价格出售。这种关系不仅不意味着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值,而是表明了含义2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支配着供求关系的变动。“这就是说,供求关系并不说明市场价值,而是相反,市场价值说明供求的变动。”[21]市场价格低于或高于价值出售,是价值规律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使其趋向符合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规律要求的体现,是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竞争贯彻自己要求的作用机制。

以上分析表明,只有把客观的“社会需要”与经常变动的“市场需求”区别开来,才能对含义2在价值决定上的地位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价值决定论。而只有理解了这些理论问题,正确认识价值的实质内涵,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发挥价值决定规律的作用。依据这一规律,看某种生产是否是社会必要劳动,不能只从该部门本身来判断,即使该部门每单位产品的生产都符合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要看总的生产是否是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要求的,即要看是否合乎整个社会的按比例发展要求,否则,从单个企业和该部门得到的“必要”结论就会为社会看作是“不必要”。这就要求微观企业具备宏观观念,把微观经济效益的取得放在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中来考虑,并不断促进整体经济的按比例发展;宏观管理部门要从全局来判断对某种产品生产上进行的资源配置是否“必要”,尽量通过计划安排和宏观调控减少社会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解决“瓶颈”制约。这样做的话,就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计划手段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更合理地使用我们的劳动资源,从而实现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双赢”,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健康有序地快速增长。

【注释】

[1]《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2]《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2页。

[3]《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16-717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34~235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34~235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34页。

[7]《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22页。

[8]《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6页。(www.xing528.com)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120页。

[10]《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1、53、60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0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4页。

[13]参见《卫兴华经济学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参见胡寄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存在两种含义》,载《经济学动态》,1990年第3期;宋则行:《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载《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陈振羽:《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论辨析》,载《江汉论坛》,2000年第3期。

[15]苏星:《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载《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

[16]《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0页。

[17]《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93页。

[18]《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3、203页。

[19]《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9、210页。

[20]《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1页。

[21]《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