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患者生活就医习惯导致医疗费用上升

患者生活就医习惯导致医疗费用上升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预防为主,长期以来都是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之一。此外,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特色的预防体系建设。对个人来说,经常关注“未病”时的预防保健,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医疗卫生资源。虽然政府反复强调,新医改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必须从过去重治疗转为以预防为主,提倡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患者生活就医习惯导致医疗费用上升

预防为主,长期以来都是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之一。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这一方针沦为一句口号。前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曾经指出,“我国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2]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老百姓也知道预防对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医学的专业性极强,多数人并不知道怎样预防。全科医生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全科医生是离居民最近的医生,也是最了解居民健康状况的人,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各地政府要尽快努力创造条件,以国发〔2011〕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为原则,为城乡居民配备必要的全科医生。

此外,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特色的预防体系建设。“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可见古人对于“治未病”思想之重视。白剑峰(2013)曾经指出,“医生与其在下游打捞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筑牢堤坝,让河水不再泛滥”,体现的就是“治未病”思想。当前,首先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尽快转变健康观念,更加注重防病和“治未病”。对个人来说,经常关注“未病”时的预防保健,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医疗卫生资源。虽然政府反复强调,新医改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必须从过去重治疗转为以预防为主,提倡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撑,“预防为主”也停留在口号上。今后,基层医疗机构要切实履行起预防工作的职责来,当然同样离不开财政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助。(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