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历史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最早的玻璃态质地的古玻璃为含碱钙硅酸盐玻璃。由于受出土时实验条件的限制,未作仔细和完整的分析研究,见表17.1中样品1~4,还属于定性分析的结果,但皆属含碱钙硅酸盐玻璃,由于分子比K2O/Na2O的不同分为两类。第一类为Na2O—CaO—SiO2系统玻璃,如表17.1中样品1、4、5,类似古代西亚或古埃及的玻璃。我们用PIXE法和EDXRF法分析了在同地出土的但时代稍后的楚墓玻璃珠,其化学成分见表17.1中编号6,它属于含K2O很高的含碱钙硅酸盐玻璃。

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历史

中国最早的玻璃态质地的古玻璃为含碱钙硅酸盐玻璃(alkali—lime—silicate glass)。大多是单色玻璃珠和镶嵌物,属春秋末期和战国早期(前500—前400),出土的玻璃不多,主要在长江流域地区,如吴王剑、越王剑剑格上的镶嵌玻璃,湖北楚墓中出土的单色玻璃珠等。由于受出土时实验条件的限制,未作仔细和完整的分析研究,见表17.1中样品1~4,还属于定性分析的结果,但皆属含碱钙硅酸盐玻璃(R2O—CaO—SiO2),由于分子比K2O/Na2O的不同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Na2O—CaO—SiO2系统玻璃,如表17.1中样品1、4、5,类似古代西亚或古埃及的玻璃。

近年来我们用无损分析方法,较仔细地测定了11颗镶嵌彩色玻璃珠。这批蜻蜓眼玻璃珠出土于河南淅川徐家岭墓地,属战国早期[10]。这批古玻璃珠的主要成分以及各点的测试结果比较均匀。化学成分全分析结果见本书附录B.3。1颗玻璃珠的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见表17.2,它们属于钠钙硅酸盐系统(NaO2/K2O≥1)。11颗玻璃珠中6颗比较完整的玻璃珠见图17.2。通过与古埃及的蜻蜓眼的纹饰(图17.3)和化学成分的对比,认为这批玻璃珠是最早从西方传入。同样的蜻蜓眼玻璃珠还出土于战国早期湖北随县擂鼓墩。

蜻蜓眼玻璃珠的深蓝色珠眼用氧化钴(CoO)着色, 这是中国出土文物中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使用钴蓝的例子,古代西亚和古埃及早于古代中国使用钴蓝近千年。

第二类为K2O—CaO—SiO2系统玻璃,如表17.1中样品3、6,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表17.3列出对湖北江陵九店的古代玻璃和玻砂的详细测定结果[11]。(www.xing528.com)

上述出土文物中的越王勾践剑属国家特级文物,剑身上刻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铭文,剑身上布满黑色菱形花纹,甚为锋利,剑格向外突出,正面镶有蓝色玻璃,出土时还留有两粒;背面镶有绿松石[12](见本书第9章图9.1)。所以这是历史上十分名贵的剑,也可见当时镶嵌的玻璃的珍贵。在20世纪80年代,对越王勾践剑剑格上的镶嵌玻璃,用PIXE法做了分析,它属于钾钙硅酸盐玻璃(K2O—CaO—SiO2)。我们用PIXE法和EDXRF法分析了在同地(湖北江陵望山)出土的但时代稍后(前450—前400)的楚墓玻璃珠,其化学成分见表17.1中编号6,它属于含K2O很高的含碱钙硅酸盐玻璃。

这种玻璃的化学成分是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玻璃中少见的。对比湖北江陵九店玻璃的化学成分(表17.3)与江西等地低钙原始瓷釉的化学成分(表17.4),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十分接近。这说明中国最早的古代玻璃制备技术可能从原始瓷釉技术演变而来,产地都在长江流域。最近发现的浙江德清亭子桥窑和萧山前山窑的原始瓷的瓷器品质达到青瓷,而其釉质中有一部分为含Na2O或K2O较高的碱性釉,见表17.4。原始瓷的瓷釉是用釉浆涂敷于陶器表面,它不需要容器。从制备瓷釉到制备玻璃,在工艺上的最大变化为熔炼玻璃要有容器——耐火的坩埚,但这在起源于商代(前17—前11世纪)的青铜冶炼和炼丹的基础上已有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