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疆古代玻璃发展及技术历史

新疆古代玻璃发展及技术历史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百年来,新疆考古发现的古代早期玻璃制品的资料十分丰富,其中新中国成立前的实物标本均已流失域外。新疆特定的地理环境及历史背景,特点鲜明的地域文化,尤其是考古发现的玻璃资料,为研究玻璃起源和交流的路线提供了重要的例证。这一时期新疆出土古代玻璃的其他介绍,可参见本书第10章相关部分。

新疆古代玻璃发展及技术历史

近百年来,新疆考古发现的古代早期玻璃制品的资料十分丰富,其中新中国成立前的实物标本均已流失域外。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近30多年的考古发掘,陆续不断地出土了各类玻璃制品。这些新的玻璃资料大都保存较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玻璃制造史的有关研究内容,是研究中国玻璃起源及科技文化交流的实物例证。

13.1.1 新疆各大遗址出土的玻璃

迄今为止,新疆考古发现的玻璃制品的时代,早至先秦时期。这些资料大多是发掘出土的,有可靠的出土地点、时代以及相关墓葬形制和共出土其他文物等作印证。新疆特定的地理环境及历史背景,特点鲜明的地域文化,尤其是考古发现的玻璃资料,为研究玻璃起源和交流的路线提供了重要的例证。现将新疆重要的有关考古发现介绍如下。

1) 先秦时期墓葬出土的玻璃制品

新疆先秦时期的玻璃制品,是20多年来新疆考古发现中的新资料。尤其是近年来出土地域的不断扩大,已得到国内外对此感兴趣的学者关注。重要遗址发现有:新疆拜城克孜尔的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墓地,已发掘过的160座墓葬中出土有单色玻璃珠[1](图13.1);轮台县群巴克墓地已发掘的56座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的墓葬中,出土有单色玻璃珠和蜻蜓眼玻璃珠[2];额敏县铁厂沟的春秋时期的墓葬[3]哈密县(今哈密市)黄田农场上庙儿沟战国时期墓地(图13.2)和温宿县的包孜东墓地[4]等都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单色玻璃珠饰品。

2) 汉晋和南北朝时期墓葬出土的玻璃制品(www.xing528.com)

汉晋时期墓葬出土的玻璃制品数量多、质量好、类型最丰富。其中,尤其是明显具有外来特征的玻璃器皿及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产的玻璃共出土于同一墓地的现象值得注意。如新疆古于阗王朝的山普拉墓地,在已发掘的90余座墓葬中共出土单色、多色的珠、管、耳珰、挂坠、蜻蜓眼玻璃珠等达1 369件[5—6](图13.3、图13.4)。于田县圆沙古城也有采集到的战国至汉代的蜻蜓眼玻璃珠(图13.5)。作为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故址的尼雅遗址,仅仅在1995年所发掘的1号墓地中的M1、M3、M5、M8出土的帽饰、项饰、耳坠、挂饰、腕饰中的各类单色、多色即蜻蜓眼玻璃珠有数千件之多[7](图13.6)。属且末王国境内的扎滚鲁克墓地,所发掘的二期和三期共百余座墓葬中,普遍出土了珠、管和蜻蜓眼玻璃珠。尤其是东汉南北朝时期的墓葬里尚出土一件玻璃杯[8](图13.7)。楼兰地区的营盘墓地,已发掘的260座汉晋时代墓葬中也出土了丰富的项饰、耳饰(图13.8)、佩饰、戒面等玻璃珠、管等制品,以及玻璃杯[9];楼兰古城出土玻璃久负盛名,仅1980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中,就出土了大量的玻璃珠、管及六件玻璃器皿的残块[10]。此外,和静县察吾乎沟的三号墓地也出土一批汉代的玻璃制品[11—12]。另外,在于田县喀拉墩居址晋代墓地还出土了镶嵌玻璃的铜扣饰(图13.9)。这一时期新疆出土古代玻璃的其他介绍,可参见本书第10章相关部分。

图13.1 新疆拜城克孜尔西周至春秋M26墓葬出土的玻璃珠(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13.2 新疆哈密上庙儿沟战国墓地出土的玻璃珠项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