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低伸弹道射击原理及技巧

用低伸弹道射击原理及技巧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小于最大射程角的射角射击时,所获得的弹道称为低伸弹道。如人与目标距离250米,冲锋枪手误测为300米,装定表尺“3”射击,在250米处的弹道高为0.21米,没有超过目标高,目标仍能被杀伤。3.选定表尺分划和瞄准点为了使射弹准确地命中目标,射击时,射手应根据目标的距离大小和武器的弹道高低,正确地选定表尺分划和瞄准点。

用低伸弹道射击原理及技巧

简易射击学原理是射击的基本理论知识,目的是研究武器在发射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外界条件对射击的影响,以提高射手射击技能和命中精度,发挥武器的最大效力。

(一)发射与后坐

1.发射

火药气体压力将弹头从膛内推送出去的现象叫发射。

2.后坐

(1)发射时,武器向后运动的现象,叫后坐。

(2)后坐对命中的影响:

①后坐对单发(连发首发)射击的命中影响极小,射手感觉到的后坐,主要是弹头在脱离枪口瞬间,火药气体猛烈向枪口外喷出形成的反作用力造成的。此时,弹头已脱离枪口。因此,后坐对单发(连发首发)射击的命中影响极小。

②后坐对连发射击的命中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连发射击时,第一发子弹发射后,由于枪的明显后坐,改变了原来的瞄准线,所以后坐对第二发以后的射弹命中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射手据枪要领正确,适应连发武器射击时的后坐规律,就能减少后坐对连发命中的影响,提高射击精度。

(二)弹道形状及其实用意义

弹头在空气中飞行,主要受两个力的作用:一是地心吸引力,二是空气阻力。外弹道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弹头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弹道

弹头(火箭弹、炮弹)在运动中,其重心所经过的路线,称为弹道。

2.弹道的形成

弹头(火箭弹、炮弹)在空气中飞行时,一方面受地心吸引力的作用,逐渐下降;另一方面受空气阻力作用,速度越飞越慢,因此形成了一条不均等的弧线(见图7-2)。升弧较长较直,降弧较短较弯曲。

图7-2 弹道的形成

3.低伸弹道和弯曲弹道

(1)低伸弹道。用小于最大射程角(各种枪最大射程角为30°~50°)的射角射击时,所获得的弹道称为低伸弹道。各种枪、40火箭筒、82无后坐力炮等射击时所获得的弹道均为低伸弹道。

低伸弹道由于弹道低伸,危险界大,杀伤目标的可能性及杀伤目标的区域纵深也就大,同时还能减小战场上判断距离的误差,提高命中精度。

(2)弯曲弹道。用大于最大射程的射角射击时,所获得的弹道称为弯曲弹道。迫击炮射击时所获得的弹道就是弯曲弹道。弯曲弹道武器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有效地杀伤遮蔽物后的各种目标。既能在自己分队之后随时实施超越射击,以不间断的火力支援步兵分队战斗,又能够在遮蔽物后占领发射阵地,避开敌人正面低伸弹道的火力杀伤,以间接瞄准射击消灭敌人。

4.直射

(1)直射和直射距离。瞄准线上的弹道高在整个表尺距离上不超过目标高的射击,叫直射。这段表尺距离叫直射距离。直射距离的大小,决定于目标的高低和弹道的低伸程度。目标越高,弹道越低伸,直射距离就越大;目标越低,弹道越弯曲,直射距离就越小(见图7-3)。

图7-3 直射和直射距离

(2)直射的实用意义。对直射距离内的目标射击时,瞄准目标下沿,不变更表尺分划即可进行连续射击,以增大战斗射速,提高射击效果。

直射可以弥补测量距离的误差对命中的影响。如人与目标距离250米,冲锋枪手误测为300米,装定表尺“3”射击,在250米处的弹道高为0.21米,没有超过目标高,目标仍能被杀伤。

指挥员运用直射的原理,组织侧射、斜射、短兵射击和夜间标定射击,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反坦克火器在直射距离内对敌装甲目标射击,效果更好。

5.危险界、遮蔽界和死角

危险界、遮蔽界和死角如图7-4所示。(www.xing528.com)

图7-4 危险界、遮蔽界和死角

(1)危险界。危险界分为表尺危险界和实地危险界。由于在大多数射击情况下,射击是依靠弹道降弧杀伤目标,即在落点附近杀伤目标(如目标距离不大,就可利用直射距离杀伤目标),这样升弧部分所构成的危险界就没有实用意义。所以,通常把弹道降弧部分在瞄准线上的高度没有超过目标高的一段距离,称为表尺危险界。在实际地形上弹道高没有超过目标高的一段距离,称为实地危险界。

(2)遮蔽界和死角。从弹头不能射穿的遮蔽物顶端到弹着点的一段距离,叫遮蔽界。目标在遮蔽界内不会被杀伤的一段距离,叫死角。遮蔽界内包括死角和危险界。遮蔽界和死角的大小是由遮蔽物的高低和落角的大小决定的。死角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高低。

(三)选定表尺分划和瞄准点

1.瞄准具的设计原理及其作用

(1)瞄准具的设计原理。由于地心吸引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如果用枪管瞄向目标射击,射弹就会打低打近。为了命中目标,必须将枪口抬高,使火身轴线与瞄准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即瞄准角。

瞄准角的大小,是根据射弹在不同距离上的降落量来确定的。距离越远,降落量越大,所需要的瞄准角也就越大;距离越近,降落量越小,所需要的瞄准角也就越小。

瞄准具就是根据上述原理设计而成的。由于缺口上沿到火身轴线的高度大于准星尖到火身轴线的高度,射击时是通过缺口上沿中央和准星尖的平正关系来对目标进行瞄准的。因此就抬高了枪口,使火身轴线和瞄准线之间构成了一定的瞄准角。表尺位置高,瞄准角就大,相应的射击距离就远;表尺位置低,瞄准角就小。装定表尺分划,就是改变表尺的高低位置,实际上就是装定瞄准角。

(2)瞄准具的作用。瞄准具的作用,就是对一定距离上的目标射击赋予武器相应的瞄准角和射向。射击时,只要按照目标的距离装(选)定表尺分划瞄准射击,就能命中目标。因此,正确选定表尺分划,对准确命中目标有决定性的意义。

2.瞄准要素(图7-5)

图7-5 瞄准图解

瞄准基线:缺口的上沿中央到准星尖的直线。

瞄准线:视线通过缺口上沿中央和准星尖的延长线。

瞄准点:瞄准线所指向的一点。

瞄准角:射线与瞄准线的夹角。

高低角:瞄准线与火身口水平面的夹角(目标高于火身口水平面时,高低角为“+”;目标低于火身口水平面时,高低角为“-”)。

瞄准线上弹道高:弹道上任何一点到瞄准线的垂直距离。

落点:弹道降弧与瞄准线的交点。

弹着点:弹道与目标表面或地面的交点。

命中角:弹着点的弹道切线与目标表面或地面所夹的角。命中角通常以小于90°的角计算。

表尺距离:起点到落点的距离。

实际射击距离:起点到弹着点的距离。

3.选定表尺分划和瞄准点

为了使射弹准确地命中目标,射击时,射手应根据目标的距离大小和武器的弹道高低,正确地选定表尺分划和瞄准点。其方法有:

(1)选定距离表尺分划,瞄准目标中央。目标距离为百米整数时,可根据目标的距离装定相应的表尺分划,瞄准点选在目标中央。如自动步枪对100米距离人胸目标射击时,选定表尺“1”,瞄准目标中央射击,即可命中目标中央。

(2)选定大于或小于实际距离表尺分划,适当降低或提高瞄准点。目标距离不是百米整数时,通常选定大于实际距离表尺分划,根据武器在该距离上的弹道高,相应降低瞄准射击。如81-1式自动步枪在250米距离上对人胸目标射击时,选定表尺“3”,在250米处的弹道高为21厘米,这时,瞄准目标下沿中央射击,即可命中目标中央。

(3)选定常用表尺分划,小目标瞄准下沿,大目标瞄准中央。战斗中,对300米距离以内的目标射击时,通常选定常用表尺(表尺“3”)分划,小目标瞄准下沿,大目标瞄准中央射击,即可命中。如81-1式自动步枪选定常用表尺对300米以内人胸目标(高50厘米)射击时,瞄准目标下沿,则整个瞄准线上最大弹道高为33厘米,没有超过目标高,目标在300米距离内,都会被杀伤。

在战场上,目标突然出现,大小暴露不一,且距离不断变化,用此种方法,对300米内的目标不需要变更表尺分划即可实施射击。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提高战斗射速,增大射击效果。因此,此种方法在实战中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是战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