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在匮乏的人:难以付出爱或许是我们的教诲

内在匮乏的人:难以付出爱或许是我们的教诲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宗盛的这首歌,把爱情留给人的伤与痛,写得非常真实与到位。想要,是因为我们大脑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文化、广告、老师或者是朋友价值观的影响而形成的固化的需求。而反之,当一个人内心缺失时,他只会不断向身边的人索取,以满足他内在的缺失。一个匮乏的人,是很难去付出爱的,他只会带着他的需求,到处去寻找那些能够满足他需求的人。一旦遇到能够暂时满足他需求的人,他就会错误地认为他遇到了真爱,这就是错把需求当成爱。

内在匮乏的人:难以付出爱或许是我们的教诲

“夜已深,还有什么人,让你这样醒着数伤痕。女人独有的天真,和温柔的天分,要留给深爱你的人……爱有多销魂,就有多伤人……”李宗盛的这首歌,把爱情留给人的伤与痛,写得非常真实与到位。其实,我做过的个案中,那些爱的伤痕,比李宗盛写的还要血淋淋。

在《升级生命软件》的课程中,一位女学员找我做个案。她向我诉说家暴的苦,她老公对她的态度非常差,经常动不动就打她。她想离婚,可是孩子还小,她不想让孩子受到伤害,婚姻就一直这样痛苦地维持着。

这位女学员为什么会嫁给一个暴力男呢?随着治疗的深入,我用催眠的手法把她带回了童年,她哭诉的对象开始由丈夫变成了父亲。原来,她有一位暴力的父亲,她小的时候最不能忍受的事情就是,父亲经常打母亲。当时,她作为一个弱小孩童,根本无能为力,但心中种下了对父亲恨之入骨的“种子”。

案例讲到这里,也许读者开始糊涂了。为什么童年的她那么恨暴力,长大后却嫁给了一个跟父亲一样的人呢?这就是错把需求当成爱的结果。

什么叫“错把需求当成爱”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需求。需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叫作“需要”,英文是“need”。第二部分叫作“想要”,英文是“want”。比如,讲课讲了近一个小时的我感到口渴,需要一杯水解渴,在这里,水就是我的需要。(www.xing528.com)

可是,当我口渴时,脑海里冒出的并不是水,而是茶、果汁或者是其他的东西,那这就叫作“想要”。想要,是因为我们大脑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文化广告、老师或者是朋友价值观的影响而形成的固化的需求。

那什么是爱呢?所谓爱,就是当我口渴了,喝了一杯水之后不再口渴。但我开始觉察到身边的你也许有跟我一样的需要。于是,我由内而外地生起慈悲心,心甘情愿地为你倒一杯水,送到你的面前,这叫作爱。所谓“仁者爱人”,当一个人能推己及人,觉察到他人的需求,并愿意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我们就会说,这个人充满了爱。

而反之,当一个人内心缺失时,他只会不断向身边的人索取,以满足他内在的缺失。我们会把这样的人称为匮乏之人。一个匮乏的人,是很难去付出爱的,他只会带着他的需求,到处去寻找那些能够满足他需求的人。一旦遇到能够暂时满足他需求的人,他就会错误地认为他遇到了真爱,这就是错把需求当成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