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东西到手后我们难以满足

为什么东西到手后我们难以满足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去超市买东西,通常会将要买的东西的同类品种加以对比,看看哪个质量更好,价格更优惠;我们在商场购物的时候,明明已经买下一件东西,但是看到同类的产品我们还是会不自觉地想问问这件产品的价格。没有对比效应,商家的打折促销手段便不会起到相应的作用。我们很难不根据任何参照物作出绝对的判断。对比效应是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认识到对比效应不利的一面后,我们在生活中就要有意识地避免自己犯这样的错误。

为什么东西到手后我们难以满足

读者来信:我们在商场购物的时候,明明已经买下一件东西,但是看到同类的产品我们还是会不自觉地想问问这件产品的价格;我们在选择自己的另一半时,即使心里明白对方就是自己要找的至爱,还是会下意识地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比较一下他们的另一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Leon解疑:这是我们的比较心理在作怪。通常人们都会认为有对比才会使自己作出相对正确的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往往有时候会错误地进行对比!

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有比较的心理,人们认识一切事物都是通过比较来实现的。我们去超市买东西,通常会将要买的东西的同类品种加以对比,看看哪个质量更好,价格更优惠;我们在商场购物的时候,明明已经买下一件东西,但是看到同类的产品我们还是会不自觉地想问问这件产品的价格。当面临一项新的选择时,我们总是会在心里进行比较。

在教学中,对比作用同样发挥作用。对于听惯批评的学生来说,老师偶尔的一次表扬,更会激起他们强烈要求进步的愿望,有可能还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而对于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来讲,偶尔一次批评,将会比表扬的激励作用更大、更深刻。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差生吝啬表扬、一味批评,或对优秀生不加批评、廉价表扬的做法都是违背“对比效应”的心理规律的。

没有对比效应,商家的打折促销手段便不会起到相应的作用。一种从200元降到150元的产品,会显得比一直就卖150元的产品更便宜。而事实上最初的价格根本无关紧要。

既然人人都有这种比较的心理,在日常工作、生活与交际中,当我们需要说服一个人时,可以有意地拿一件事情与同类的另一件事情做比较,以增强我们对他人的说服力。那么,这种比较心理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发挥正面作用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兄弟两人经营一家服装店。哥哥负责上货、打理店内的一些事情,弟弟则主要负责销售。每当弟弟发现有顾客是真心喜欢自己店的衣服时,他就会耍点小聪明,假装有点耳聋。当顾客询问价格时,弟弟就会问哥哥:“这套衣服多少钱?”哥哥抬头看了一下说道:“268元。”这个价格相对于他们的小店已经是很高的了。弟弟假装自己没听清楚似的又问:“多少钱?”哥哥重复着刚才的价格:“268元。”弟弟听完后向他的顾客转过身来说:“他说168元。”那位顾客听到后就赶紧拿出168元放到桌上,抢在店主没有发觉“错误”之前,带着昂贵的衣服匆匆离去。(www.xing528.com)

哥哥和弟弟经营服装店的故事是建立在对比效应的基础上:当我们同时面对某种难看、便宜、小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判断出另一种东西更漂亮、更贵、更大。我们很难不根据任何参照物作出绝对的判断。

对比效应是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比如,买车的人会为自己的新车订购真皮车座,因为他觉得1000元的车座相对于20几万元的车来说只不过是笔小钱。

对比效应有时能够毁掉一个人的生活,我们试想一下,为什么一个漂亮女人会嫁给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人呢?因为这个女人的父母觉得普通男人更好,更有安全感,而实际上他们看中的这个普通男人并没有那么好。因此,如果你是女人,想找一个合适的男人结婚,你千万不要让长相比你好的朋友陪你一起去相亲。因为在对比之下,有可能对方会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你长相漂亮的朋友身上而发觉不到你的真实魅力。你最好的办法是带上一个比你难看的朋友一起去。

认识到对比效应不利的一面后,我们在生活中就要有意识地避免自己犯这样的错误。当然,对比效应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例如,我们可以学习比自己出色的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温馨提示

人们认识一切事物都是通过比较来实现的,但我们在运用对比效应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分清楚什么时候运用对比效应才是最合理的,不要凡事都进行对比,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犯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