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哲学为什么不是书斋里的东西

哲学为什么不是书斋里的东西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哲学不是书斋里的东西”周二中“哲学不是书斋里的东西。只有站在改变世界的立场上,在实践中去磨炼出来的哲学,才是真的哲学。”哲学家即战士,这是艾思奇一生的写照。对地方军阀阎锡山的“中”的哲学,艾思奇一语揭穿其实质,说它是“有着相当精致的伪装的一支思想队伍。”同时,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艾思奇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辩证法唯物论应用的最大的历史收获。

哲学为什么不是书斋里的东西

哲学不是书斋里的东西”

周二中

“哲学不是书斋里的东西。只有站在改变世界的立场上,在实践中去磨炼出来的哲学,才是真的哲学。”这是艾思奇同志在其名著《大众哲学》中的一段话。事实证明,艾思奇同志的话是正确的,艾思奇也是用一生的时间与精力,去从事将哲学推出书斋这样重大的工作,在哲学大众化道路上,他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收获。

一、哲学家即战士

艾思奇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冲锋在前的战士的一生。拿枪的敌人是看得见,思想战线上也有敌人的战壕,艾思奇就是在这条战线上左冲右突,以哲学武器来为民众杀开一条向前进的道路。

(一)转变志向

1930年,20岁的艾思奇在日本福岗高等工业学校学习,本来他是学习冶金采矿专业的,但时势的发展,让他不得不改变了自己以前的“工业救国”主张,他在给他父亲的一封信中说:“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的桎梏下,单讲建设工作能达到救国的目的吗?”于是翌年,他就和许多同学一样,激于爱国义愤,毅然弃学回国。救国先从救精神开始,这也许是那个时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共识。

(二)延安时期的论战

20世纪20~30年代,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盛行的时候,革命的事业呼唤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被通俗化大众化,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艾思奇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艾思奇说,“最后读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才豁然开朗,对整个宇宙和世界的发生和发展,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就是艾思奇走上哲学这条道路的时代背景。哲学家即战士,这是艾思奇一生的写照。毛泽东称艾思奇是“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原因也就在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时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要解决问题,哲学家必须自身就是一个坚强的战士。艾思奇是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就是一个以笔,以自己的思想为武器的战士。他批判叶青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反对把辩证法唯物论应用于中国的实际,是要想从战斗的中国人民的手中,夺去最锐利的科学思想的武装。”一针见血,让人警醒。对陈立夫的唯生论、蒋介石的“力行哲学”,艾思奇指出了两者本质之所在,辩明了是非。对地方军阀阎锡山的“中”的哲学,艾思奇一语揭穿其实质,说它是“有着相当精致的伪装的一支思想队伍。”等等,在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前,艾思奇坚守了自己的立场,捍卫了自己一生信守的真理,尽了一个战士的义务。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呼喊

1949年11月,艾思奇以一篇《学习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为标志,开始了他哲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时代。其后的《反驳唯心论》、《论思想改造问题》等文章,为社会主义建设在思想战线上鸣锣开道。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立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是原则,但是破立之间如何过渡,必须从哲学高度来找方法。此时,哲学就是破立之间的一座桥。他的呼喊,对于拿惯了枪的革命者如何实现身份转化,是有很大教育意义的。

二、发扬与批判

艾思奇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的哲学思想,这其实也是他最初的哲学文化背景。青年时代,他又被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引,运用它来对付现实生活中与人们精神领域的或赤裸裸的或潜在的敌人。哲学可以御敌,这是艾思奇的哲学实用观,是正确的。“正确的哲学运动如果做得好,它可以从思想方面的基础上帮助我们的团结,防止自己的分裂,使我们抗敌的力量迅速地坚强起来。”哲学要达到团结同志共同御敌的作用,就离不开对种种思想的发扬与批判。

(一)发扬(www.xing528.com)

艾思奇对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精髓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扬,当然是题中之意,在这里且不谈。单谈谈艾思奇对孙中山斗争理论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扬与捍卫。在《孙中山先生的哲学思想》一文中,艾思奇指出,孙中山哲学思想的一大特点就是富于战斗性和革命性。这是孙中山思想的精华,是值得后来的革命家所学习的。对于毛泽东哲学思想,艾思奇在他人生当中,给予了大力弘扬与阐发。其实,艾思奇是毛泽东思想战线上的同志与战友,在哲学上,他们互为师友。众所周知,毛泽东对艾思奇的哲学观点是很看重、推崇的。同时,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艾思奇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辩证法唯物论应用的最大的历史收获。艾思奇自觉当起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宣传者与实践者,他1941年写的《反对主观主义》以及1948年的《反对经验主义》等文章,读者都可从中感受到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气息。新中国成立后,艾思奇更是将毛泽东思想发扬光大。

(二)批判

批判是艾思奇将哲学大众化的一个手段,也是哲学成为武器的一种方式。这是且不说对一些具体人物哲学思想的批判,单就对生活现象的批判,即展示了大众化哲学的威力。例如对于错误,艾思奇同志指出,错误也有分类,有前进中的错误,有腐化堕落中的颓废,这两者,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对待之。对于一种理论,艾思奇说,“错误的理论并不是毫无真理,而是因为真理被它误用了,也即是:被它歪曲了。”鉴于此,我们所要做的事,就是将歪曲的理论再给纠正过来。综观艾思奇一生主要的哲学著作,他都在从事着将歪曲的理论纠正过来的工作。这种纠正,其实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批判。

三、艾思奇哲学大众化之影响

艾思奇说过,以前人们做的工作,是尽力在阐释哲学,在哲学普及上做了不少工作。这其实还没有做到哲学大众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阐释哲学,只会让哲学更加神秘,更加远离生活。而艾思奇坚持走的是哲学大众化之路,这才真正将书斋中的哲学、空灵的哲学请到了人世间,并且成了人们认识生活改造生活的工具。艾思奇哲学大众化之影响,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破除了哲学的苍白

艾思奇说过,有些哲学,“是存在在一些故意回避现实、对现实麻木、或不能适应现实的学者教授们的书斋里。”没有现实的血流贯注着的空理论,基本上也就是一种观念论,“也就是苍白的。”艾思奇哲学大众化之路,就是破除了哲学的苍白,使之变得有生气,有战斗力。有例可证,对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李公朴认为,“这一本通俗的哲学著作,我敢说可以普遍地做我们全国大众读者的指南针,拿它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大众哲学》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出了32版之多,这就足以说明哲学大众化之后的生机与活力。

(二)交给了大众斗争的利器

不论是在延安,还是在上海,也不论是担任高级领导职务,还是下放到地方,艾思奇都是一个哲学思想的播种者。1951年他到安徽宿松工作了几年,1959年在河南,他不仅身体力行地参与祖国建设,还不忘交给大众以哲学武器。1959年1月在《中州评论》上发表《破除迷信,立科学,无往不胜》一文,分析破立之道,尽自己全力,为如火如荼的生产建设矫正航向。哲学只有与群众相结合,哲学才有力量,群众也才有方向。

(三)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生活

《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等著作,对一代中国政治家进行了哲学启蒙。毛泽东阅读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等哲学著作,曾写了19页的《艾著(哲学与生活)摘录》,又致信艾思奇,称赞《哲学与生活》是他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所以说,艾思奇的哲学大众化,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生活,这话应该不为过。

哲学大众化之路不应有穷期,艾思奇同志是位杰出的先行者,他的成就,他的一生,对于我们今天的哲学研究者,都应该具有很强的标本意义!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