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者的孤独:亚历山大大帝与归途

王者的孤独:亚历山大大帝与归途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重看美国电影《亚历山大大帝》,忽然领悟到弥漫在伟大人物生命中的一种令人窒息的孤独。但亚历山大的孤独是更深刻的。正是亚历山大的伟大理想导致了他令人绝望的孤独,导致了他最终的人生悲剧。不仅世俗的王者逃避不了精神上的孤独,连上帝之子耶稣也不能被他的同族犹太人所接受。真正的王者也许注定是孤独的。然而我们不必为王者充满悲剧的宿命而叹息。

王者的孤独:亚历山大大帝与归途

最近重看美国电影亚历山大大帝》,忽然领悟到弥漫在伟大人物生命中的一种令人窒息的孤独。

很早就知道由于君王们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最高权柄,几乎没有人敢对他们推心置腹。他们没有朋友,他们很孤独。后来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又体会到大侠独孤求败那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落寞心境。

但亚历山大的孤独是更深刻的。他是希腊最强大的王国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之子,亦是集古希腊哲学之大成的亚里士多德的门生,据说他自称亚氏是他精神上的父亲。与当时希腊境内各城邦国的国王们相比,他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是最出类拔萃的。他不仅是他们中最有力量的,而且也是最有知识和思想的。他曾写信给亚里士多德:“从我自己的角度而言,我宁愿在知识上超过其他人,而不愿在权力和统治上超过其他人。”他熟读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仰慕诗里描述的大英雄阿喀琉斯。他也崇拜希腊神话中因为从天上为人类盗取火种而触犯众神之王宙斯普罗米修斯。据说他在征服西方的埃及和东方的波斯帝国之后继续挥师东征的原因之一就是想去传说中困锁普罗米修斯的神山(位于今天俄国境内的高加索地区)。

可是,当大军翻越喜马拉雅山,向印度恒河推进时,将士们感到自己已离家人和希腊文明太远了,不愿继续东进。亚历山大被迫伤心地放弃了计划跟着士兵们返回波斯。

在东征途中,亚历山大看见一直被希腊人视为“野蛮人”(barbarian)的亚洲人其实已开创了灿烂的文明,这令他肃然起敬。他因此决定创建一个结合了希腊与亚洲文化的王国,打算将亚洲人当做与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平等的伙伴。为了贯彻这一计划,他征募了大量的亚洲人加入他的军队,娶了亚洲公主为妻,并举行了一场名为“东方与西方的婚礼”的盛宴,让几千名马其顿军人与亚洲女子结婚。他试图通过这些方式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共融。

这段历史表明,亚历山大当之无愧是人类历史上推动“全球化”的第一人。但他的理想实在是太超前了,他的将士们不能理解。他们鄙视和憎恨“野蛮人”,他们战斗是为了金钱和权力,而不是什么东西方文化大融合。他们厌倦了亚历山大永无休止的激情和梦想,于是拒绝继续东进,威胁要发生叛乱,后来干脆就把亚历山大毒死了(也有书上说他死于发高烧。虽然谁也不能证明事实是什么,但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似乎更合乎逻辑),并杀害了他的亚洲王后和他们的孩子,瓜分了横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成天被大军簇拥,有佳人、美酒相伴,但他却是极其孤独的。他的孤独是精神上的孤独,是没有知音的孤独(也许他的同性恋爱人埃克巴塔拉 [Ecbatana]是唯一真正理解他的人。埃克巴塔拉的去世使他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很快他自己就宿命般地到天堂去与埃克巴塔拉会合了)。他虚心接受和学习战败国的文化,尊重战败者的人格(英国国家美术馆展出的一幅油画就表现了亚历山大礼遇战败的波斯大流士王室成员的情景),梦想建立一个欧亚非多民族、多文化和平相处的帝国。这样崇高的理想使他不仅在他的时代是独一无二的,也让一些后来试图效仿他的历史名人黯然失色。

罗马恺撒大帝也希望建立像亚历山大一样的不朽功勋,甚至自己写了一本文采飞扬的拉丁文传世之作《高卢战记》来夸耀自己征服当今法国和比利时的战绩。他因为不满足于“终身独裁者”的权力,而企图成为完全凌驾于元老院之上的帝王,被希望维护共和体制的罗马贵族在元老院刺杀。我们从恺撒身上能看到亚历山大的勇气、智慧,但却看不到亚历山大对异族人民的宽容和对异族文明的尊重。年轻时的恺撒也曾到希腊求学,但他却让他的军队纵火烧毁了亚历山大城图书馆,使许多古籍付之一炬,连他的恋人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Cleopatra)也认为这是对文明的犯罪。(www.xing528.com)

再往后者,拿破仑也以亚历山大和恺撒为楷模,横扫欧亚。但是他不尊重被占领国的人民,结果大家都起来反对他,最后他兵败滑铁卢。离我们更近一些的希特勒,也有亚历山大、恺撒和拿破仑一般开疆拓土的雄心,指挥纳粹军队沿着当年亚历山大和拿破仑大军的路线东进。但他丧心病狂,对犹太民族实行残酷的种族灭绝,最终自杀身亡,灰飞烟灭,成为人类所不出的败类。

正是亚历山大的伟大理想导致了他令人绝望的孤独,导致了他最终的人生悲剧。虽然他用身先士卒的勇气和举世无双的战争指挥艺术赢得了将士们的爱戴,但他未能使他们认同他的理想。相反,亚历山大的将军们感到他的理想是对他们利益的严重威胁,于是谋杀了他和他那多民族帝国的梦想。

不仅世俗的王者逃避不了精神上的孤独,连上帝之子耶稣也不能被他的同族犹太人所接受。他们畏惧他的“己所欲、施于人”的基督教理想,最终借罗马人之手把他钉在了十字架上。

真正的王者也许注定是孤独的。由于他们有超越现实的远见,有改天换地的雄心,他们往往为世人所不理解,为既得利益者所不容忍,所以王者的结局往往是悲剧。滑铁卢不仅属于拿破仑,被谋杀的王者也绝不仅是亚历山大。

然而我们不必为王者充满悲剧的宿命而叹息。亚历山大虽然三十三岁就英年早逝,但他事实上已经战胜了死亡,已经永垂不朽。而拿破仑也没有失败,他成为了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他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世界

我们还应当抱有信心,具有伟大理想的王者并不注定是失败者。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既复兴了伟大的宗教,又让众多的人成为了他的信徒,忠诚地跟随他东征西伐,在他有生之年成功统一了阿拉伯各部落。时至今日,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徒仍虔诚地遵从他制定的宗教和道德信条。难怪麦克·哈特在他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将穆罕默德排在了第一位。

亚历山大式的孤独无疑是极其伟大的,但我更希望看到穆罕默德式的王者风范:既是伟大的先知,又是杰出的导师,能将理想变成大众的自觉,使他们万众一心地朝着理想的王国勇往直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