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前期丝绸之路河西段城防体系研究:主要内容及价值

唐前期丝绸之路河西段城防体系研究:主要内容及价值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保证东西方正常交流、民族频繁交往及唐在河西地区有效的行政统治,河西州县城城防之设有其必要性。河西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与其特殊社会安全问题的存在,是河西城防、西北边防、丝路安防三位一体的主要原因。从这些方面研究河西州县城防问题有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次,通过展示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西北城镇及整个社会繁荣稳定与城防的密切关系,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地区城防的社会基础、社会特征和社会价值。

唐前期丝绸之路河西段城防体系研究:主要内容及价值

本书以城防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唐代前期河西州县城城防的必要性、主要体系、特征、社会影响及其局限性等,从社会史角度关注西北河西等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在历史上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前提条件。

唐代前期河西州县城在设置与分布上,体现出丝路重镇、多民族共处地、边地行政中心等特征。为了保证东西方正常交流、民族频繁交往及唐在河西地区有效的行政统治,河西州县城城防之设有其必要性。

唐代前期河西州县城形成军防为主、社会平衡[32]为基础的城防体系,包括城外军、守捉、城、镇、戍等屏卫体系;隍堑、羊马城、城墙(包括城门、瓮城、马面)三重外围体系;罗城、子城、坊和市等多重内部结构体系;城内驻军与境外援军体系;烽、驿等信息交通服务体系仓库储备与社会平衡体系;幕府等人才选拔任用体系;骑兵装备体系等。其中,驻军是城防体系的主体;州县城结构与布局是重点;信息为关键;仓库储备的社会平衡等为基础。

唐代前期,河西州县城防护维河西、屏障关陇、援备河湟与河朔,因此河西州县城防即是西北边防,亦系关北疆和西疆边防。其结构与布局隔离出州县城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仓库储备调控社会经济安全;社会治安方面,城内有驻军守备并昼夜巡逻,军、守捉等控制要路;镇、戍等检查关津,阻止寇盗和非法出入,所以,城防亦是丝绸之路社会安防。河西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与其特殊社会安全问题的存在,是河西城防、西北边防、丝路安防三位一体的主要原因。(www.xing528.com)

唐代前期,河西州县城防保障,促进了河西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城防军士屯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城防人口形成消费市场,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东西文化、各民族及各地区文化于此交汇。同时,河西州县城城防也是保障西域交通和军需、提供军援的后方基地,也形成了“放歌行西”、积极向上的唐人精神。

唐代前期的河西州县城防存在着诸如城防军事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制约(为当时吐蕃等强盛提供了条件)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主要体现于中央忌于地方军事权力的加重,地方难以在中央节制下有所作为导致的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制衡等因素。

从这些方面研究河西州县城防问题有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对涉及城防的材料进行一次整理。李并成先生等曾讨论过城防的相关问题,但角度均出于各自的领域,很少将城防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全面展开,因而对城防问题缺乏系统性认识。本书从两《唐书》《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唐会要》《全唐文》等历史文献和敦煌文书等出土文献中,对有关城防的材料加以整理,继而考察关于城防各个方面的问题。其次,通过展示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西北城镇及整个社会繁荣稳定与城防的密切关系,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地区城防的社会基础、社会特征和社会价值。同时,揭示了西北城防在历史时期就已经不仅有内外驻军、多层结构,还涉及人才、信息、仓廪等一系列复杂体系,为现代西北的城防建设提供历史方面的借鉴与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