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析中国电影艺术发展:构建科学类型电影评价体系

探析中国电影艺术发展:构建科学类型电影评价体系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评论界因为并没有建立起类型电影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基本上还是以现实主义的尺度和框架评价电影的成败优劣,总是强调题材、强调反映现实、强调教育意义。研究中国电影的类型化经验及其发展空间和前景,从中探索中国电影的类型走向,不仅关系着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格局,更是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

探析中国电影艺术发展:构建科学类型电影评价体系

当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评论界因为并没有建立起类型电影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基本上还是以现实主义的尺度和框架评价电影的成败优劣,总是强调题材、强调反映现实、强调教育意义。但对类型电影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真实”,而是“好看”。如果说要转变观念的话,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从以“真实”为标准转变为以“好看”为标准,并以“好看”为标准建立起类型电影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需要转变观念的不仅仅是观众,更是评论家。从某种意义上说,评论家首先转变观念更重要,因为评论家不仅会影响观众,也会影响创作者及其电影创作。

研究中国电影的类型化经验及其发展空间和前景,从中探索中国电影的类型走向,不仅关系着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格局,更是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我们推进的电影产业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化,所以必须注重本土经验和本土意识,从当下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中研究类型电影及其类型经验,包括电影观念、电影体制机制对类型电影的制约。我们要通过对中国电影的类型化经验及其发展空间和前景的研究,为中国类型电影找到一条既保持本土经验及其优势,同时又与国际通行法则和惯例接轨的健康发展之路。(www.xing528.com)

因此,我们应把当下中国电影创作类型化经验及其未来发展前景放在第一位。其要点和目标是:立足当代电影,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电影尤其是电影体制改革以来的中国电影实际;面向电影未来,即中国电影的战略选择,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化、中国电影工业的整体发展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体系。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电影观众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对电影的消费及观赏态度都有着很大的差异。电影消费人群的地域性、文化素质以及购买力的参差不齐,决定了中国的电影市场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结构因此,在研究类型电影、推进类型化电影产品的过程中,必须在对电影观众的深入调研和细分的基础上,在追求类型化的同时兼顾现实主义传统,在历史传统的审视中寻找当代意识,在中西的比较中体现民族特色,使电影类型更明确、更多样、更丰富,从而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繁荣电影市场,建立一个均衡通畅、良性循环的电影生态系统(包括生产和消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