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于水质的要求-茶艺赏析

对于水质的要求-茶艺赏析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陆羽在《茶经》里第一次对茶与水的关系作了论述。总的来说,陆羽对于水质的要求是以清洁、安全为上。陆羽在这里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的意见,但此后不久,就出现了关于陆羽评水的书《煎茶水记》。从陆羽到张又新,人们对于煎茶用水的认识是有一个发展的。陆羽所说的对于水质的要求基本上是从水的清洁卫生的角度出发的,而张又新则更进一步,从水质与茶的相宜的角度来评价水的质量。

对于水质的要求-茶艺赏析

陆羽在《茶经》里第一次对茶与水的关系作了论述。对于水质,他认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总的来说,陆羽对于水质的要求是以清洁、安全为上。山水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远离人群聚集的地方,受到的污染少,但“瀑涌湍漱”的水,如瀑布水,经常食用会使人得大脖子病,而“澄浸不泄”的水会有潜龙躲在里面,污染水质,这两者都不利于人的健康,因此虽然也是山水,却不可以食用;江水也要取远离人迹的,如果是许多船只往来的地方,江水一定会受到污染的;井水可用,但要经常汲取,如长时间没取水的井水只是死水,当然是不可用的。陆羽在这里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的意见,但此后不久,就出现了关于陆羽评水的书《煎茶水记》。

《煎茶水记》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又新,他在书中收录了两份评水记录,一份是刘伯刍的,一份是陆羽的。刘伯刍将宜茶用水分为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陆羽将宜茶用水分为二十等:“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虾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关西洛水第十五;吴松江水第十六;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郴州圆泉水第十八;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刘伯刍所评七等水基本在现在的江苏南部,而陆羽所评水涉及的地方就广了。

关于《煎茶水记》里的两份评水记录的真伪,尤其是陆羽所评的二十等水的真伪,后人是有不同意见的。在《茶经》里陆羽说:“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而《煎茶水记》里陆羽所评的第一泉庐山康王谷水帘水正是《茶经》中所反对的。后来宋朝欧阳修在《大明水记》中对《煎茶水记》进行了考证,认为张又新伪造了陆羽的评水记录,对陆羽在《茶经》里的观点表示了赞同。但《煎茶水记》自有其价值,首先,它是我国第一部品写水质的专著,开了后代文人品水的先河,书中所评泉水大多品质上佳,被后代茶人追捧;其次,它所记录是唐代人对水质的一种认识,为研究中国茶艺择水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资料;第三,张又新也提出了一些被后人普遍认同的观点,如他所说:“茶烹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就很有道理。(www.xing528.com)

从陆羽到张又新,人们对于煎茶用水的认识是有一个发展的。陆羽所说的对于水质的要求基本上是从水的清洁卫生的角度出发的,而张又新则更进一步,从水质与茶的相宜的角度来评价水的质量。陆羽、张又新等人的观点现在来看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据化学分析,水中通常都含有钙镁离子,钙镁离子含量较高的水叫作硬水,钙镁离子含量较少的水叫作软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于含有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的,这种水叫作暂时硬水。暂时硬水煮沸后,所含的碳酸氢盐就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盐而大部分析出,就成了软水,如果水的硬性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去掉,这种水叫作永久硬水。常饮硬水对人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饮茶用水也是以软水为好,软水泡茶,茶汤明亮,香味鲜爽,用硬水泡茶则会使茶汤发暗,滋味发涩,如果水中含有较多的碱性或是含铁质的水,就会使茶汤变黑,滋味苦涩,彻底失去饮用的美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