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西方管理理论 - 管理学基础(第2版)

现代西方管理理论 - 管理学基础(第2版)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管理学者孔茨和奥唐奈将这种现象称为“热带丛林”。这一学派主要研究管理者的管理过程及其功能,并以管理职能作为其理论的概念结构。其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巴纳德,他将社会学的概念引入管理,在组织的性质和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1993年,企业再造理论的创始人迈克尔·哈默博士与詹姆斯·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正式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

现代西方管理理论 - 管理学基础(第2版)

进入现代,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连续化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规模急剧扩大。西方国家出现了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变化多端,管理日趋复杂,这些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既对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又为管理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持,科技成果被广泛用于管理之中。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各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与理论,并得到迅速发展。

1)20世纪50年代的现代管理理论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异常活跃,建立了许多管理理论学派,形成了管理理论研究的分散化格局。美国管理学者孔茨和奥唐奈将这种现象称为“热带丛林”。这一时期主要包括以下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或称管理程序学派)

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孔茨和奥唐奈,其代表作是他们两人合著的《管理学》。这一学派主要研究管理者的管理过程及其功能,并以管理职能作为其理论的概念结构。

(2)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戴尔,他的代表作有《伟大的组织者》;德鲁克,他的代表作有《有效的管理者》。这一学派主要从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方面来研究管理,认为组织管理者的成功经验是最值得借鉴的。

(3)行为科学学派

在早期人际关系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马斯洛赫兹伯格、麦格雷戈等。行为科学同人际关系论一样,都注重人的因素,认为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对人的管理;区别之处在于该学派从单纯强调感情的因素转向探索人类行为的规律,并注意群体关系的研究。

(4)社会系统学派

这一理论把组织看成一个社会系统,是一个人们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的体系,这个体系受社会环境各个方面的制约,是更大的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巴纳德,他将社会学的概念引入管理,在组织的性质和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5)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西蒙,其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科学》。由于在决策理论方面的贡献,西蒙曾荣获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管理必须采用一套制定决策的科学方法及合理的决策程序。

(6)数理学派或管理科学学派

该学派强调以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技术等科学技术手段解决管理问题,着重于定量研究,力图利用科学技术工具,为管理决策寻得一个有效的数量解。

2)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管理理论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管理理论的研究又出现一种集中化的趋势,学者们先提出系统管理理论,力求建立统一的管理理论;后来又提出更加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的权变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为美国管理学者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和约翰逊。系统管理理论是运用一般系统论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

权变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发展起来,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卢桑斯以及英国学者伍德沃德等人。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无条件适用于一切组织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探索与采用不同的、最适宜的管理方案、模式和办法。

3)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管理思想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出现,世界形势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等新的形势,企业之间竞争加剧、联系增强,管理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与全新的格局,管理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www.xing528.com)

(1)非理性主义倾向与企业文化

非理性主义倾向与重视企业文化的思潮向传统的管理理论提出挑战,否定纯理性管理模式,强调管理中的“软”因素,主张注重管理实务的研究和企业文化,倡导一种以人为核心、带有感情色彩、注重灵活创新的非理性的管理模式。

(2)战略管理思想

20世纪70年代前后,企业所处的技术、市场、社会、政治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只靠抓成本与质量,企业已不能避免经营失败的厄运。于是,管理学界开始重视充满危机和动荡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注重构建竞争优势,谋求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略管理理论。

迈克尔·波特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兼任许多大公司的咨询顾问。1980年,他的著作《竞争战略》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顶峰,该书是被美国《财富》杂志标列的全美500家最大企业的经理、咨询顾问及证券分析家们奉为必读的“圣经”。该书提出许多关于战略管理的重要理论、分析方法与决策技术,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经典之作之一。该书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分析技术的综合结构。

(3)企业再造理论

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与信息革命使企业原有组织模式受到巨大冲击。1993年,企业再造理论的创始人迈克尔·哈默博士詹姆斯·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正式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提出应在新的企业运行空间条件下,改造原来的工作流程,使企业更适应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这一全新的思想震动了管理学界,企业再造的思潮迅速在美国兴起,并快速传到日本、欧洲乃至全世界。

4)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管理思想

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及一系列新的管理理论的产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管理思想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总体趋势是管理理念更加人性化、管理形态呈知识化、管理组织虚拟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手段和设施网络化、管理文化全球化。并且在以下方面趋势更加明显: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的企业再造趋势;使管理更加具有柔性化的文化管理趋势;体现知识经济的灵魂和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管理创新趋势;网络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管理的国际化趋势。这些新的趋势在管理中将不断地变成现实,这也是21世纪对管理提出的挑战。

(1)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与知识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相应地诞生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来的。

(2)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生产手段的新组合,“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这种意义下的创新概念包括下列5种:采用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采用一种新的供给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

(3)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认为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这一成本就是交易费用。企业的产生和存在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企业规模大小则取决于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的那一点上。科斯教授用“交易费用”的概念解释了企业作为市场机制的一种代替的必然。科斯教授的“交易费用”概念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组织产生、发展及创新的新视角,而这恰恰是传统经济学与传统管理学所不具备的视野。

(4)威廉姆森的管理创新理论

在威廉姆森的理论里,组织创新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而组织创新的原动力又在于追求交易费用的节约。因此,他认为组织创新的方向和原则有三条。

第一,资产专用性原则。在组织构造中资产专用性越高,组织取代市场所节约的交易费用就越大。

第二,外部性内在化原则。所谓外部性即机会主义行为,也称“搭便车”。外部性越强,交易费用越高。

第三,等级分解原则。即在组织创新的过程中,组织结构及相应的决策权力和责任应进行分解,并落实到每个便于操作的组织的各个基层单位,从而有助于防范“道德风险”,进一步节约交易费用和组织运作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