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戏韵:新昌调腔的特色与艺术形象

浙江戏韵:新昌调腔的特色与艺术形象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昌调腔的脚色行当有“三花、四白、五旦堂”之称,三花为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四白为老生、正生、副末、小生,五旦堂为老旦、正旦、贴旦、小旦、五旦。新昌调腔中那些独特的艺术形象最大程度上反映了善良淳厚的人们的真实诉求与艺术想象。在新昌调腔中还有着一些与其他剧种不同的角色戏服与装饰,尽显独特的民俗风情与地域特色。

浙江戏韵:新昌调腔的特色与艺术形象

新昌调腔特色浓郁,调腔演唱中有“干唱”“帮腔”“叠板”等方式,常在每句唱词的句尾采用一字或数字的帮腔,或者迟一拍用不同旋律重复句尾几字。干唱是“不托丝竹,锣鼓助节,前场启齿,后场帮接”的形式;帮腔以人声帮和,各句旋律有逐渐下滑的趋势,帮腔有助于渲染舞台气氛,塑造不同情境下的人物心理环境,增强剧目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极有特色。新昌调腔不用管弦伴奏,仅以打击乐配合演出,分文武场,后因受昆曲和乱弹的影响,在少数折子戏中采用笛子和板胡伴奏。调腔的伴奏乐队构成极为简单,仅由六人组成,负责鼓板、小锣等的演奏。新昌调腔的脚色行当有“三花、四白、五旦堂”之称,三花为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四白为老生、正生、副末、小生,五旦堂为老旦、正旦、贴旦、小旦、五旦。[5]

新昌调腔的表演以精湛细腻著称,有擎椅、掌烛、背身踢靴、单足转圈等绝技。擎椅、掌烛,在《活捉》中需一手拿掌烛一手擎起椅,走矮步圆场,出神入化,令人赞叹不已;背身踢靴,在《铁冠图·煤山》中,崇祯帝一个跌坐落地,一脚将靴踢起,靴子过头顶到脑后,准确无误地落入事先绑好的竹篓之中;单足转圈,在《牡丹亭·闹判》中,胡判官始则隔案俯身而看杜丽娘,继而跳上案桌瞠目,后则一足支地、一足后翘,一手持公文、一手执毛笔,随杜丽娘的舞姿而左右旋转各三圈。此外,调腔还有一些独特的表现手法,如“踏摇步”“一人表演二人”“串背”“龙卷袖”“一马双鞍”“翘翘步”等,无不精彩绝伦,令人叫绝。

新昌民风淳朴勤勉,尚武多艺,在其民间文艺中有很多内容是当地居民在日常的生活实际的基础上想象并创作出来的。新昌调腔中那些独特的艺术形象最大程度上反映了善良淳厚的人们的真实诉求与艺术想象。如《挑水伯》中正义而又风趣的挑水伯,他的爱憎分明、善良机智被表现得那么形象生动、淋漓尽致,这正是广大底层老百姓的真实写照。(www.xing528.com)

文化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不断对外部世界各种事物进行价值思维肯定所创造的。”[6]很多看过新昌调腔的观众对调腔服饰与装扮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昌县早在清代就掌握了栽桑养蚕缫丝技术,为新昌调腔的戏服制作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因此“新昌地方戏——调腔的服饰多以绫、罗、绸、缎等丝织面料为主,再加以精细华美的绣花、缀珠装饰。光泽亮丽的丝织物展现了戏服的华美。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工艺和材料的进步,在现代调腔戏服制作中还会选用可钉缀珠片、珠管的尼龙轻纱”[7]。在新昌调腔中还有着一些与其他剧种不同的角色戏服与装饰,尽显独特的民俗风情与地域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