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效沟通:不盲目照做,而是运用同理心

有效沟通:不盲目照做,而是运用同理心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换句话说,一个善于沟通的员工就会辨识一下,而不是盲目照做,听话不听音,转过身就跑了。

有效沟通:不盲目照做,而是运用同理心

除了“仅表抱歉”,员工在与领导沟通时还容易犯一个错误——“盲目照做,仅按对方的表面意思回答”,这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听话不听音”。由于不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所以这样的反馈往往进不到对方心里。

有一个十年未见的老同学来到你的城市,你当然要请他吃饭。当你问他:“老同学,想吃什么?”同学说:“咱俩不用见外,随便吃一点行了。”请问这个“随便”是什么意思?如果你说:“随便啊,那我们就一人来一碗拉面吧。”这样好吗?肯定不好,人家千里迢迢来见你,你就请人家吃碗面?“随便”的真实意思是:“老同学,我不知道你现在的情况,你就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尽最大的努力招待我就行了。你要问我,那就是随便。”

所以,我们听话时一定要听话听音,这一点在职场中更要谨记。

比如,员工跑去跟领导说:“经理,我妈从外地过来看我。她老人家第一次来大城市,我不太放心,所以要去车站接一下。您看我今天能不能提前半小时下班?”

此时,领导用一种不确定的口吻说:“行吧!”听话不听音的员工一听,就会笑逐颜开,连说几声“谢谢经理”,然后迅速跑出公司。领导看着员工远去的背影,心想:“他到底理解我的意思了吗?”(www.xing528.com)

为什么领导明明“同意”了员工的请求,却用犹豫的口吻表达呢?既然答应,何不干脆一点呢?领导心里在想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听到领导的回答时,需要仔细思考一下的。换句话说,一个善于沟通的员工就会辨识一下,而不是盲目照做,听话不听音,转过身就跑了。

其实,领导心里在想:“公司规定五点半下班,不过你既然来找我了,而且是去车站接自己的母亲,她还是第一次来这个城市,我不能一点人情不讲,特批一下是可以的。只是我如果答应得太爽快了,以后你或者别人都轻易找个理由就要提前下班,那管理不就失控了?另外,我早上让你写的计划书到现在还没给我,现在你提前下班了,那你的工作怎么安排啊?”正是由于有这些念头,所以领导才会带着犹豫的口吻回答员工。

此时,聪明的员工就要善于体察领导的心思,听出他话里有话,就应该主动把以下信息反馈给领导,对他说:“经理,是这样的,今天的情况确实非常特殊,要不然我不会跟您提这个要求。您放心,以后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了。另外,您早上安排我写的计划书,现在确实还没写好。我是这么打算的,现在我提前下班去接我妈,主要是不放心她。晚上我回家后加班继续写,一定高标准完成好。明天一早上班的时候,这个计划书肯定就放在您的办公桌上了。您看这样行吗?”领导听完这些,就完全放心了,立即会笑着说:“我知道了,那你赶快去接你母亲吧,顺便代我向她问好!”领导为什么一下子就这么客气了?因为员工满足了他所有的内心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