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据教学点确定教学内容

依据教学点确定教学内容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课文情境,合理补充文章省略的部分,分别以陈太丘、友人、元方的口吻对课文内容进行转述,创作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并分组模拟表演,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

依据教学点确定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志人小说,所以元方、友人和陈太丘的形象应是文章分析的重点,而文章主要人物应是元方,所以最能体现元方方正,又与主题相关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作者要突出“所言之志,所载之道”,而“元方入门不顾”是文章的“炼字炼句处”。因此这两句应是本文的教学点。

在课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找到解读文本的切入口,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例如余映潮老师执教本课时,设计了“辨中积累”环节,值得我们借鉴。此环节出示五个小题(找到两个难理解的字、两个谦辞敬辞、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字形不同意思相近字、表现本文要义的字),让学生再带着问题钻研文本,巧妙地将人物分析与主题归纳融入实词、虚词的辨析和积累中。

此外,文中的称呼语也是我们解读文本的切入口。例如可通过断句和加入不同标点符号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尊君在否”“非人哉”“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几句话的语气。学生在读中产生争议,便可自然地引申到对文中三个人物的分析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课文情境,合理补充文章省略的部分,分别以陈太丘、友人、元方的口吻对课文内容进行转述,创作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并分组模拟表演,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www.xing528.com)

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一字通篇法”。通过提出核心词——“信”,来破解文意,将文章分为“立信——失信——谈信——征信”四大板块,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大意;而后以文中的称呼语为切入点,在品读人物语言中分析三人的形象;最后利用群文阅读法,补充有关魏晋风度和《世说新语》的相关材料,深化学生对“信”以及“信”背后所呈现的晋人坦诚率真的性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