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迁陵县配置及县境乡亭详解

迁陵县配置及县境乡亭详解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迁陵县设有都乡、启陵乡、贰春乡三乡。[8]另一方面,关于贰春乡则缺乏充分的线索。而由于酉阳县→启陵乡→迁陵县的邮书传达路线中不见贰春乡,很可能该乡不是配置在酉阳-迁陵之间的乡。从贰春乡向迁陵县递送邮书需要五到六日,故而贰春乡有可能位于从里耶地区沿酉水向西北回溯的现今酉阳县大溪镇及龙山县治方向。尉下达指示给亭鄣,务必确实配置士吏。尽管缺少纪年,由干支和迁陵县守丞之名可知这是始皇二七或二八年的文书。

迁陵县配置及县境乡亭详解

昭襄王二九年(前278年),秦攻陷楚都郢,三〇年(前277年)进兵巫、黔中,一时占领“江南”之地。但翌年楚反攻,夺回“江旁十五邑”。《报告》注意到位于里耶古城东北方的麦茶战国墓群中未发现秦人墓葬,认为里耶地区在此时由楚夺回。

但关于此后到楚最终灭亡,此地区是否继续在楚的支配之下,论者意见分歧。高村武幸注意到以楚系文字书写之简的出土,指出此地可能设置楚的县级统治机构,直至楚灭亡之前皆在楚的支配之下(高村2015,第26 页)[6]。而陈絜认为,秦王政一九年(前228年)以前,长沙以西的楚领地即奉献给秦,里耶地区也随之纳入秦的支配之下,实施户口调查(陈絜2009)。

无论如何,如《校释》早已指出,里耶秦简中明言秦设置迁陵县是在秦王政二五年(前222年)。二三年(前224年)实施攻占楚的大动员,二五年平定楚的“江南”之地,应承此而在是年内设置郡县。二五年二月洞庭郡上衍县[7] 已有人成为吏(⑧1450),亦见蜀郡资中县出身的令史在二五年二月时的履历被判定为“可直(迁陵县)司空曹”(⑧269)。

迁陵县设有都乡、启陵乡、贰春乡三乡。都乡从其名称推论,应并设于迁陵县治。至于其余二乡,启陵乡应位于迁陵县治与酉阳县治之间,即迁陵县之东方。其论据为始皇二八年二月癸酉酉阳县发给迁陵县的文书,三日后“过启陵乡——通过启陵乡”(⑫1799)。此外,从启陵乡到迁陵县递送文书大概需要三到四日,可知启陵乡约位于两个县治中间。此处有“津”,有轮流上工的“船人”(⑧651),应是酉水沿岸的聚落。那么,其具体位于何处?

首先,被推定为酉阳县治所在的是现在的古丈县王村、河西周边(龙京沙2009)。推定的依据是《太平寰宇记》所载“汉酉阳在今溪州大乡界”(卷一二〇涪州),却缺乏确证。不过,从里耶秦简推测酉阳县的地理位置支持此一推定,亦即存在从酉阳往澧水水系的充县发出的文书(⑨712),显示酉阳县位在连结南北的陆路的起点,符合现在的古丈县有南北连结酉水水系与澧水水系的枝柳铁路经过,是联系两水系的陆路的通过点的情形。王村有白鹤湾古墓群这一从春秋西汉的墓葬群(湖南省博物馆等1986,湘西自治州文物管理处、古丈县文物管理所2004)。

如果酉阳县治在古丈县王村、河西附近,大致位于酉阳和迁陵的中间地点的遗址有保靖县四方城。四方城在现今保靖县城的东北方,除战国墓和汉墓,还发现战国时期的粮食库和西汉的青铜精炼场遗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工作队1986,湘西自治州文物管理处、保靖县文物管理所2004),也是被推定为汉代迁陵县的地点。启陵乡所在地可先假定于这一带。[8]

另一方面,关于贰春乡则缺乏充分的线索。“贰春津”的存在(⑫849)以及以船至贰春乡领受军粮的记录(⑧1510)[9] 等,显示这是在河川沿岸的聚落。而由于酉阳县→启陵乡→迁陵县的邮书传达路线中不见贰春乡,很可能该乡不是配置在酉阳-迁陵之间的乡。晏昌贵等人也以为贰春乡在迁陵县的西部偏北一带(晏、郭2015)。从贰春乡向迁陵县递送邮书需要五到六日(⑨14、⑫849),故而贰春乡有可能位于从里耶地区沿酉水向西北回溯的现今酉阳县大溪镇及龙山县治方向。[10]

贰春乡受到瞩目的是其地的军事重要性。始皇二六年之时,其附近似有“司马”驻屯,由贰春乡转达向“司马”下达的指令。

廿六年二月癸丑朔丙子,唐亭段校长壮敢言之。唐亭旁有盗可卅人。壮卒少,不足以追,亭不可空。谒遣卒索。[11] 敢言之。/二月辛巳,迁陵守丞敦狐敢告尉,告乡主。以律(正)(www.xing528.com)

令从事。尉下亭鄣,署士吏谨备。贰乡上司马丞。/亭手。/即令走涂行。二月辛巳,不更舆里戍以来。/丞手。  壮手。(背)(⑨1112)

二六年(前221年)二月癸丑朔丙子(24日),唐亭的暂定校长壮上言。唐亭近旁有盗贼约三十人。我的卒人数少,不足以追击,不能让亭空着。请求派卒搜索。上言如上。壮书写。二月辛巳(29日),爵为不更、属舆里的戍持之而来。丞书写。/二月辛巳,迁陵县守丞敦狐敬呈尉、告乡啬夫。请依规定执行职务。尉下达指示给亭鄣,务必确实配置士吏。贰春乡上告司马之丞。/亭书写。/立即派跑腿的涂送去。

此外贰春乡周边置有“贰春亭”(⑧1114+⑧1150),应如同上简所见“唐亭”,由校长率卒驻扎。

再者亦有显示“卒长”驻屯之简(⑧657)。此简记有琅邪郡守发信文书,指示由于琅邪郡尉治所移至即墨,以后须向琅邪郡尉报告之事改向即墨报告。尽管缺少纪年,由干支和迁陵县守丞之名可知这是始皇二七或二八年的文书。此指令也向洞庭郡发送,郡守再转送辖下的县,并指示必使县内军吏(“军吏在县界中者”)周知。以下引文即迁陵县承此而再向下级发送的指令:

八月甲戌,迁陵守丞膻之敢告尉官主。以律令从事。传别【书】贰春,下卒长奢官。/□手。/丙子旦食,走印行。(⑧657(部分))

八月甲戌,迁陵守丞膻之敬呈县尉大人。请依规定执行职务。传送别书至贰春,下达指示给卒长奢官。…(后略)…

此处文书由县丞向县尉传送,再透过贰春乡下达卒长。[12] 贰春乡的耕地面积和户数皆超过其他二乡(高村2015,第29 页),应与当地的军事重要性合并考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