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游戏指导的基本方法

幼儿园游戏指导的基本方法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1教师干预游戏的方法(一)言语指导的方法言语是教师作用于幼儿的重要影响手段,包括描述、询问、提问、评论、提示、建议、重述等具体方法。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和综合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法。

幼儿园游戏指导的基本方法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各种具体方法,按其性质可以形成一个从消极到积极的干预方法的连续体(参见图3-1)。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和确定适宜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划分为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两大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通常需要把这两类方法混合起来使用。

图3-1 教师干预游戏的方法

(一)言语指导的方法

言语是教师作用于幼儿的重要影响手段,包括描述、询问、提问、评论、提示、建议、重述等具体方法。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行为来说具有定向和动机作用。教师要意识到与幼儿说话交谈的过程是对儿童的游戏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

1.描述

描述是指教师客观地叙述幼儿的行为或行为的结果以及幼儿的情绪情感反应等。教师用言语描述儿童的行为,可以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的意义有更明确的意识,同时,教师的语言也为幼儿描述自己的行为提供了“范例”。这种描述,还可以传递教师对于幼儿活动的关注与理解,起到“肯定”与“鼓励”的作用。

【案例五】

一个幼儿在用纸盒子做“书包”。他先用蓝纸把盒子整个包起来,然后再对它进行装饰。他从图片上剪下来一只卡通狗,把它贴到盒子上去,但是贴的位置偏向了左边。他把卡通狗小心翼翼地揭了下来,对准中间位置,黏好。教师一直在关注着这个男孩的行动。这时,她走过去说:“哦,你发现贴歪了,偏在了左边,所以你又揭下来了,重新贴,把卡通狗放在正中间,这样左右两边就对称了,更好看了。对吧?”

通过教师的这种“描述”,不仅使儿童体验到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关注与理解,而且教师也不失时机地把“对称”这个词介绍给了幼儿。

使用“描述”策略的基础是对儿童行为的细致观察和对儿童行为意图的准确判断,切忌缺乏观察与了解的主观臆测。

2.重述

重述是指教师在与学前儿童的交谈中,采用扩展的、有变化的句子结构重复幼儿刚才所讲的话的意思。重述可以为幼儿提供正确的句子结构或不同的句型,使幼儿了解到可以用不同的话说同一件事。重述还具有纠正、示范的作用,但又不会伤害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案例六】

一个男孩在“娃娃家”玩,教师走过去问他:“你在做什么?”男孩说:“我煮它吃过了。”老师重述:“哦,你把饭煮好了,还喂娃娃吃过了。”

3.询问

教师鼓励幼儿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情。询问的作用:一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想法,避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而造成对幼儿意图的曲解。例如:“你的意思是把这个放在那个上面么?”二是在于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思路,明确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例如:“你能给老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你在做什么?”“怎么回事?”等等。

4.提问

提问是指教师采用提问题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儿童探索、思考与表达。所提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宜,尽量少提幼儿只需简单回答的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答案没有统一标准,易于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例如:“你怎么变出了这么好看的橙红色?”“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里有多少块积木?”“我想做一顶假发,可以用什么东西来做呢?”

5.建议

建议是指针对幼儿的实际问题,教师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幼儿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态度,让幼儿感觉到教师就像他们的朋友一样与他们商量、合作而不是命令。

具体可以通过言语试探或协商性的语言来要求或暗示幼儿去做什么或如何做。例如:在商店游戏中教师针对店员们的“无所事事”进行协商:“我买了这么多东西,拿也拿不了,可怎么办呀?你们商店能不能帮着送货上门啊?”针对娃娃家里“妈妈”的发呆,教师可以委婉地提醒:“娃娃是不是饿了?做饭了么?”建议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游戏的主题,明确自己的角色,扩展游戏的内容,开拓幼儿的思路等。

(二)非言语的方法

除了言语的方法以外,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的方向等非言语的手段,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非言语的方法包括不注意和注意,微笑或不悦,身体接触、示范、提供材料等。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和综合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法。

这里有一个非言语指导的案例,也许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些启发。

【案例七】

头饰

老师让幼儿做头饰,做好了以后可以戴到头上玩。这班里有个小女孩,是全班最小的,她按照纸带上现成的印子黏好头饰后,戴到头上,但头饰太大了,一下子滑到脖子上。这时,她看到别的孩子已戴着头饰玩起来了,显得很着急。她用眼睛看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但是老师没有走过来,只是远远地看着她,对她笑着点点头。老师的动作和表情使小女孩明白老师不会过来帮她做,老师希望她自己解决。女孩低下头继续摆弄头饰,她不时地抬头看一眼老师,老师每次都报以微笑。老师的关注使女孩坚持探索。她尝试着用各种办法来使头饰适合自己,摆弄了许久,还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小脸憋得通红。她又求助般地看老师。这时老师在远处用手对她做了一个“折叠”的动作,小姑娘马上明白了,她把头饰的带子折叠了一小段,弄短了,高兴地把它戴在了头上。老师在远处朝小女孩笑着点点头。

案例中,教师并没有说一个字,但是她很好地帮助幼儿解决了问题。可见,“教”不一定用说的办法。

1.面部表情

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面部的各种表情来表达自己对于幼儿行为的态度和看法。例如,注意(注视、倾听)和不注意都是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关注程度,它可以向幼儿传达教师的态度:肯定或否定,支持或不支持。例如微笑或不悦表明的是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赞许或不赞许,扬眉和张大嘴巴表示惊奇,皱眉和瞪眼表示不赞同,叹气表示惋惜。

教师的面部表情对于幼儿的行为具有导向、强化等作用。教师应该更多运用积极的面部表情反馈,尽量避免消极的反馈。积极的面部表情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使儿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被接纳感。(www.xing528.com)

2.动作提示

动作提示指教师运用手势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各种动作来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如上面“做头饰”例子中,教师只运用了面部表情和手势等非言语的方法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个手势或一个点头在特定的情境下对幼儿具有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他们遇到困难需要鼓励和肯定的时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支持作用。

3.示范

示范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幼儿演示某种技能或行为方式。示范往往与语言相伴随。

示范以幼儿的模仿为基础。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可以采取直接示范或平行游戏等方式来示范新的游戏技能。例如,当两个孩子为争一个球而哭闹时,可以教两个孩子一起玩,来回滚动球给对方,直接示范分享和合作的技能。在较大的幼儿游戏中,可以采取扮演角色、参与游戏的方式来示范游戏技能。

游戏指导具有情境性和灵活性。上述各种方法的运用,应当考虑不同儿童的特点:对于一些幼儿来说,教师运用言语的方法可能更有效;而对于另一些幼儿来说,非言语反馈的方式可能更适宜。了解和熟悉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上的特点,是教师成功干预游戏的前提条件。

总之,方法无所谓“好”与“坏”,关键在于运用是否适宜得当。对这些方法的成功运用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决策,也反映了教师游戏教育技能的水平。

【本章要点】

1.教师是幼儿游戏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教师应在游戏前作好游戏的准备。

2.指导幼儿的游戏要首先确定游戏指导的必要性,把握游戏指导的时机,确定游戏指导的方式方法。

3.教师指导儿童游戏的方式有三种:以自身为媒介,以材料为媒介,以幼儿伙伴为媒介。以自身为媒介的方式又可以分为:游戏者和旁观者两种,游戏者又包括平行游戏方式和共同游戏方式。

4.指导游戏的方法有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言语的方式包括描述、重述、提问、建议、询问等,非言语方式包括面部表情、动作提示、示范等。

【知识巩固】

1.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

2.教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介入幼儿的游戏?

3.观察幼儿园的游戏案例,分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实践与训练】

实训一:案例分析

【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有进一步的认识。

【实训内容与要求】

一个男孩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在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立不稳。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便坐在他身旁,但没直接搭理他,也拿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搭得高了。”

请结合本章内容分析教师是如何进行游戏指导的?运用了哪一种指导策略?请你解说这种指导策略的理论原理和优点。

实训二:案例分析

【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干预游戏的相关策略。

【实训内容与要求】

某大班角色游戏区,几个幼儿在玩“食堂”的游戏。突然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生菜、熟菜混杂在一起,一些青菜分别散落在桌上、地上,还有几个幼儿拿着蔬菜武器相互追打。“检查卫生啦!”这时只见老师手臂上戴着“卫生检查员”的袖套,到“食堂”检查卫生来了。“卫生检查员”一一指出了“食堂”的杂乱现象,食堂里的“服务员”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食堂”的工作变得很有秩序了。

请用你学过的理论分析教师干预的时机、方法和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