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略的分歧

西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略的分歧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站在赢家的戏台上掌控着世界轨迹,却没有一个实际的贯穿始终的宏伟计划。德国军队的崩溃已经在本质上改变了共产俄国和西方民主国家的关系。关于希特勒来日计划的各式传闻甚嚣尘上,不过其中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在我们得到的汇报中得到了验证。这个方案,是想分割、摧毁西面敌军余孽的主要战斗力。这一职责由蒙哥马利来完成。自然,这些方案并不是死的,为了配合那些未被预料到的情势,它们随时都可以改。

西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略的分歧

战斗与政治 ——一个毁灭性的断层——俄国的企图——若干实际问题 ——艾森豪威尔的策略——他发给斯大林的电文——我在3月31日给参谋长委员会的备忘录——美国的反对——我在3月31日发给艾森豪威尔的电文——发给总统的电文——艾森豪威尔的回复——和艾森豪威尔又一次进行信件来往——挽救荷兰

当协同战斗即将完结的时候,各种政治上的问题就开始慢慢变得重要了。尤其是华盛顿那里,高屋建瓴的观点会居于优势。确实,在美国人眼里,占领土地至少不是件吸引人的事。然而就算不喜爱羊肉,作为放羊的人,当周围有狼的时候,也一定会守护他的羊群。美国的参谋长们好像觉得此时的一切争论都不是非常要紧。发生的这些争论,民众自然感觉不到,也不明白是什么事情。没多长时间,一切都被取胜的潮水席卷了,人们短时间也想不起这件事。但是,今天没人会辩论:这些事掌控着欧洲的轨迹,完全可以夺走我们所有人一直抗争想要获得的长期的安宁。当下我们可以看到,从罗斯福总统能量逐渐减弱到杜鲁门总统逐渐弄清、掌控国际大事,在这之间有一个毁灭性的断层。这个空白让人难过,一个总统无法发挥作用,另一个总统却对情形还不明白。军事将领也好,国务院也罢,都得不到该有的指令。前者将他们自己困在本职工作中,后者也弄不明白扯进来的事情。在最要紧的时候,竟然少了最不能少的政治引导。美国站在赢家的戏台上掌控着世界轨迹,却没有一个实际的贯穿始终的宏伟计划。尽管英国仍旧非常强悍,却无法独自决然地行事。在这个时候,我所能做的也只是示警和申诉罢了。于是这一大得无边无际的战果即将到达顶点的时候,在我看来,却是一个非常烦闷的时刻。我走在喝彩的群众中,坐在放着联盟各地发来的贺电、祝词的桌子边,心里却觉得难过,脑海中满是糟糕的征兆。

德国军队的崩溃已经在本质上改变了共产俄国和西方民主国家的关系。他们已经失去了维系双方关系的几乎是仅有的桥梁——两方相同的对手。至此,俄国的信仰,无论是帝国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用不着去控制他们的进程以及最终的领土了。这样的情形过了两年多,他们才再次找到一个旗鼓相当的控制力来和自己对抗。要不是我在所有的事都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中的时候,在显赫的成功仅在人类事业内部引发黑暗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已经有了感悟,那等到现在所有的事都昭然若揭,这件事,我就不会说了。对此,读者只能自己评判。

下面是这章要探讨的,对某些策略、政策起到关键作用的实际问题:

一、对自由世界来说,俄国已经是一种毁灭性的危害了。

二、为了阻碍其朝前进逼,一定要马上组建一条新战线。

三、为了这条新战线,欧洲得尽量向东挺进。

四、对英国和美国的部队来说,柏林是最重要的切实的标靶。

五、解放捷克斯洛伐克美军占领布拉格,意义深远。

六、维也纳和全奥地利都得在西方强国的控制之下,它们的身份至少也要和俄国相同。

七、一定要控制铁托元帅对意大利的攻击性条件。

最后一个,也是最要紧的一个:欧洲东方和西方的国家间必须对所有重要问题形成一个处理方法,然后民主国家的部队才能遣散,西方的同盟国才能将其占领或者(就像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要说起的)在极权主义掌控下解救出来的随便哪块德国土地,给出去。

关于希特勒来日计划的各式传闻甚嚣尘上,不过其中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在我们得到的汇报中得到了验证。我得到消息说艾森豪威尔的大本营对于这些传言非常看重,所以我觉得出于谨慎,应该认真调查这些传言。确实,德国政府机关从柏林向南迁移的举动是能看出来的。

首相致伊斯梅将军,呈参谋长委员会 1945年3月17日

我希望信息组委会可以对这件事进行分析,即希特勒丢掉了柏林和德国的北面,是不是会为了将战斗变长,退到德国南边的山地和丛林里。不管是他在布达佩斯那令人惊异的反抗,还是当下仍在巴拉顿湖进行的反抗,或者他将凯塞林军放在意大利那样长的时间,看起来都和这样的企图相合。然而,他在每件事上都那么蠢笨倔强,这些行为的后边或许一样没什么深意,不过这些可能都得验证一番。

尽管还不能确定,但我们的参谋长委员会得出的整个论断是:就算德国人在山地展开长时间的战斗,甚至是打游击,也不会有多大的范围。因此这样的可能我们就不必放在心上了,就像真实情况所验证的那样,确实是如此。我以此为基础,问了问联盟军基地对英国和美国部队进军的策略是怎样预估的。这是我得到的回答:

艾森豪威尔将军致首相 1945年3月30日

我的意思是,在美国的第一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汇合,敌人被困在鲁尔区无法继续攻击的时候,朝东挺进和苏联人汇合,或者加入整个易北河战场。由于卡塞尔—莱比锡这个坐标轴,能够确保攻占那一要紧的工业基地,也就是在我们看来,德国的长官们正往里迁徙的地方,所以苏联人要是不反对,那里就最适合攻击。如此,几乎能将德军一分为二,不仅如此,还能让我们不用过易北河。这个方案,是想分割、摧毁西面敌军余孽的主要战斗力。

这就是我的重点攻击,不仅如此,按照我的预期,只要局势没有明确表示我们不必将所有军力都聚集到这儿,为了确保成功,我都会把所有的兵力全放进去。这一总攻会在布雷德利的战斗区展开,准备由第三集团军、第一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执行,另外,第十五集团军也由其调度,在后方找机会清除残余敌军。右方,由蒙哥马利率领汉诺威—维滕贝格全线北方的英军以及加拿大各个集团军护卫;左方,由德弗斯率领第七集团军和法国第一集团军进行护卫。

我建议,只要总攻取胜十拿九稳,就马上展开清剿北边港口的活动,其中,基尔一类的,就得强行渡过易北河了。这一职责由蒙哥马利来完成。另外,要是有需要,我的意思是给他增兵。

再有,要是以上这些条件都完成了,为了防止德军在南边聚集兵力,以及预备和多瑙河一域的俄军汇合,第六集团军还得准备好,沿着纽伦堡-雷肯斯堡中心线朝东南进逼。

我认为,我目前的方案可以借着这个附加消息说明白。自然,这些方案并不是死的,为了配合那些未被预料到的情势,它们随时都可以改。

与此同时,我们还收到了一个消息,3月28日,艾森豪威尔都没跟他的下级,空军上将特德,或是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说过,就将他的计划直接发电,告诉了斯大林元帅。我们大家都觉得作为欧洲战场职位最高的领导者,他的这种做法,在从前人们明白的范围外。不过,艾森豪威尔将军认为,斯大林是红军最高统领,所以他直接和俄国领导人沟通这样的做法,没什么问题。不过美国总统也是三军统领,他却没有收到他的直接来信,而是由马歇尔将军接收的。

艾森豪威尔在这份电文中说,等鲁尔被围困,他建议顺着埃尔富特-莱比锡-德累斯顿中心线展开重点进攻,一路往前推进。如此在和俄军汇合后,剩下的德军就会被斩成两块。从雷肯斯堡到林茨展开次级进攻,为了阻止“德军的反抗能力在南德的碉堡中得到加强”,他希望在那儿也能和俄军汇合。斯大林很高兴地认可了。他说这一主张“和俄国最高指挥机构的方案正好一样”。还说“俄国最高指挥机构想在柏林那边放置次级力量,因为柏林在战略意义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这一论调在将来被证明并不符实。

新方案的优缺点和艾森豪威尔不征求军事、法律上最高统领意见这种僭越的做法让英国的指挥官组委会感到忧心。他们给自己在华盛顿的同事写了一封很长的电文,我在这份电文送出去之后,才见到它的草稿。在两方面的参谋们进行讨论的时候,这样的事十分平常。原则上,我们完全支持我们的指挥官的意思,我也是这样想的。就算这样,我仍旧觉得,在电文里他们加了一些无用的东西进去,没能以最佳的缘由和美国的指挥官们进行讨论。于是我把一下备忘录给了他们。

首相致伊斯梅将军,转呈指挥官组委会 1945年3月31日

你们的电文我已经想过了,在我看来,把战争观点提交联合指挥官组委会无疑是件好事。但是我觉得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在攻打德国的部队里,只占四分之一,而时局在1944年6月开始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3.我觉得艾森豪威尔新方案需要指摘的地方主要是在,它将朝柏林展开的主要攻势的中心线迁移到了莱比锡到德累斯顿方向,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第二十一集团军是否会因为这个将战线延长,造成失去攻击力,尤其是它的美国第九集团军被调走之后。因为这样,我们在北边的军队或许会沦落到扮演近乎瘫痪的戏份,事实上这会妨碍我们过易北河,直到战争到达尾声;英国人和美国人所有一同进柏林的希望也都被剪灭了。

4.敌军反抗的强度决定这种指责是不是恰当。要是反抗几乎都要被瓦解了,那说主力军和第二十一集团军进攻线不该比现在宽,又有什么道理呢?对于这点,应该看最高将领最终怎样抉择。

5.对于这点,艾森豪威尔将军觉得柏林的政治军事地位已经大不如前,或许也不对。就算大多数德国政府机构都搬去了南边,但在德国人心里,柏林沦陷仍旧比所有事情都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该轻视。我相信这种主张——将柏林扔到一边,让俄国人以后占领,不对。德国人的反抗会因为柏林仍旧在被隔离的残害中抵达(这并不是难以做到的事)而受到鼓励,而柏林沦陷却有让差不多全部德国人失去希望的可能。

6.要是要求我们该转去丹麦、挪威和波罗的海岸边归置情况,我们自己请求在汉诺威—柏林沿线和波罗的海中间增兵的论调就减弱了。

7.总而言之,在我看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从我们的电报中得到了几个可以作为辩论的证据,让他们能够抓到它对我们展开敏锐有力的驳斥。一定要记得,在他们面前,艾森豪威尔威信非常高。他们或许会说,他们截至目前已经把敌军反抗的军力精准地计算出来了,而且已经借助军事行为完成了:(一)靠近(即抵达)莱茵河整个河岸;(二)有两路一起前进的军力,不用将所有的兵力都放在向北进逼上……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权力和威望因为这些事以及美军持续支援已经极大地提高了,在美国人看来,他是取胜的最高统领,有权利,事实上,也非常需要努力去查明俄国人对东方和西方在什么地方汇合最合适的看法。

8.最后,一个新的事情是,海军部因为攻占但泽和随后发生的毁掉德国三个重点潜艇基地中的一个而得到了慰藉。现在德国显然已经无法按照他们预计的那样再次开启那种范围的潜艇战……因此要是第二十一集团军向前进发的速度和力量会因为军力分开而减弱,那我认为任何事都不会要紧到让我们为了清剿波罗的海各个口岸而朝左调兵。

附笔——以上内容是我口头表述的,当时我还没见到美国指挥官联合大会的驳斥。

“驳斥”现在已经来了。美国指挥官联合组委会的回复主旨大概是这样,在他们看来,从工作上来说,艾森豪威尔和俄国人进行信件往来的程序是有需要的。并且不管是什么变动,都只能让他去做,他们是不行的。而他在方案里简述的行动线路看起来和议定的策略以及他下达的指令是吻合的。他们说,为了过莱茵河,艾森豪威尔正将他能调用的最大军力放在北边。南边,次一级的争取正在收获伟大的成功,并且正在努力加大供应物资准许的范畴。在他们看来,和英国人重点说明的计划相比,依照最高将领的主张去攻打英国人所说的港口和别的全部,要更迅速,也更有可能。

他们说,德国之战进行到现在这个时段,已经能够让战斗的指挥来看情况安排了。敌人的失误故意不去利用,看起来不恰当。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迅速和完全成功。虽然美国指挥官联合大会意识到某些原因和最高将领不直接相关,但觉得他的战策观完善,应该受到彻底赞同,并且他也该保持和俄国的最高将领顺畅地通信

不过美国指挥官联合组委会也提出,艾森豪威尔将军给斯大林元帅发电,得把电报仔细解说,然后给他们一份,并要求他说,若是以后莫斯科再向他要我们的消息,他得晚些答复,先问问联合指挥官组委会。

* * *

我跟我的军事同僚们意见完全一致,就把我的备忘录中的大意给艾森豪威尔将军重述一遍。

首相致艾森豪威尔将军 1945年3月11日

1.非常感谢。按照我自己的意思,要是对方的反抗还未被摧毁,就将进攻的中线南移,并把美国第九集团军从第二十一集团军群里调走,那会拓宽蒙哥马利的战线,而使得他攻击的作用慢慢消失。我不明白,不渡过易北河会有什么好处。你显然是算着敌军反抗的力量会变弱,要是真的如此,那这确实有很大的机会变成现实,为什么我们不能渡过易北河,尽可能向东进发?这里有着重大的政治价值,因为南边的俄军看起来必定会进维也纳,走遍奥地利;当下再出现一个,我们要恭顺地把柏林让给别人(就算它就被我们控制了),那,这样的事的不单一性,或许会让俄国人比以前更加相信所有的贡献都是他们的。(www.xing528.com)

2.另外,在我们看来,柏林的军事价值仍旧存在,自然,它的政治价值也没丢。柏林沦陷会在心理上对全德所有地方的反抗造成影响。众多德国人在柏林还在继续的时候,会觉得他们有责任坚持战斗。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占领德累斯顿,和俄国人在那儿汇合很有利。德国政府各部门已经朝南迁移的下属组织,能够迅速地再次南迁。不过,我以为,柏林要是仍在德国的大旗下面,它就一定是德国最关键、最有价值的一个地方。

3.因此,那个支持我们过莱茵河的方案:即美国第九集团军应跟第二十一集团军群一起朝易北河进发并且穿过柏林,我极愿意坚持。这和你因为你方在鲁尔南面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而对崇高的中心突破性进攻进行了这样正确的扩展,没什么矛盾。这只是将一个集团军的力量移去的北边而已。

我又将这种情形简单地在给总统的一份电文里说了一下。

首相致罗斯福总统 1945年4月1日

1.英国指挥官们和他们与美国同行的通信,你一定看过了。我觉得两边都有点误解,我极希望马上消除它们。

2.美国指挥官联合组委会的来电,我们非常感谢,它让两方面的指挥官组委会之间有恰当沟通的时间。

3.不过我见到某些人竟然觉得:对于艾森豪威尔将军和苏联战区统帅越来越重要的来往中,我们有一点诽谤、降低对其评价的意思。这让我觉得难受。艾森豪威尔将军想对联合指挥官组委会之前在马耳他议定的方案——这个方案我们两个已经准许了——做一些大的改动,可是我们需要的只是花些时间以对这些事加以考量。对于那种完全不过问英国政府意愿,却明显决定了英国陆军(虽然它的数量只有你们的三成,但至少也超过一百万)轨迹的行为,英国指挥官委员会当然会觉得忧心。对于艾森豪威尔将军电文的真意他们也没有彻底明白。从这点来说,我们也许能被谅解,因为迪恩将军也一样觉得困惑,而且为了查明背景,他将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电报拿给斯大林的时候,已经推迟了一整天。在这样的例子里,你们指挥官联合组委会提议的程序,我一点意见都没有,对不起,我们都没想到这个。

4.讲到这儿,我可以明明白白地说,英国政府完全相信艾森豪威尔将军,我们军队的战斗能在他的调度下完成,我们觉得开心,不仅如此,我们也非常佩服他在应对联盟指挥机构所有难题时展现出的崇高和不凡的品格特性。另外,我还得和总统先生你说,就像在战场上我已经对艾森豪威尔将军口述过的,对于最近美国中路各个集团军在进攻和强渡莱茵河之战中取得的辉煌成功和进度,我表示真心的恭贺……

5.在联盟军中始终一起战斗的忠实的朋友和袍泽,在他们之间的误解已经处理,相信也已经消除了之后,我希望针对艾森豪威尔将军当下对我们原本议定好的方案作出改动的优缺点,失礼地和你提出若干我自己的想法。我觉得矛盾不大,就像从前一般,问题是在侧重点上,和原则无关。很明显,要是能去除所有阻碍,避开所有军力疏散,北路和中路的联盟军当下应该能够按照最快的速度向易北河挺进。截至目前,战斗的中心线是朝着柏林的。为了穿过莱比锡,或者是更远到南边的德累斯顿,艾森豪威尔将军按照对敌军反抗能力的预估(我最看重的就是这个),现在想将中线微微向南移动。他在北路集团军群中调出美国第九集团军,使得前者的战线朝南伸长。要是英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攻击的力量和趋势竟能被敌军的反抗挡住,导致他们一到易北河就陷入了瘫痪的境地,那我会觉得非常可惜。我坦言道,柏林的战略价值仍旧非常大。再没有什么事,会像柏林陷落那样左右德国的所有反抗,让其生出一种无望的心思。对德国人来说,这会是最高层次的失败征兆。反过来说,它要是在残骸中挡住了苏联人的包围,除非德国的大旗不再在那里飘荡,否则,所有有武器装备的德国人都会因为它的鼓励而做出反抗。

6.再有一件事我们也得想清楚。毫无疑问,俄军会走过整个奥地利去维也纳。要是他们再占领柏林,他们的头脑中是不是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感觉:即对我们一致的成果,他们占有首功;这是否会让他们生出一种为以后增加重大且可怖难题的情感?因此我觉得以政治主张来说,我们得尽可能朝东进入德国深处。柏林要是进入了我们的控制区,那我们自然应该占领它。这在军事上,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7.总而言之,看起来我们的提议,即我们从前议定的方案,和艾森豪威尔新的方案之间,或许存在的矛盾就是下边这点:侧重的地方到底应该在哪儿?是朝着柏林的中心线上,还是朝着莱比锡和德累斯顿的中心线上?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和苏联人做最终决议时,自然得先让两方面的指挥官组委会沉着镇静地商量一下。

8.我差不多用不着说清楚,这封电文虽然是我以个人的名义发给你,而不是给指挥部的,但我非常渴望你可以将其拿给马歇尔将军瞧一瞧。

事实上,因为总统的身体状况已经十分虚弱,在那儿对这些重要情况进行处置的正是马歇尔将军。仅仅是那个时候我还没注意到这个情况。

艾森豪威尔马上对我3月31日的电文进行了回复。

艾森豪威尔将军致首相 1945年4月1日

您昨天发来的电文我看过了,我清楚,对于我准备做的事,你仍然有些误解。首先,让我再做一次解释,无论是什么方案我都没有改动过。这一队伍被我分作若干团体。为了将鲁尔隔离,并将守护在那儿的德国兵力分割、围困或剿灭掉,我特意将主要进攻放到了北部。这个队伍,得到了我的准许,它的战略目的就是如此。很明显,我们在西边的德军手里得到了这样的成功,他们的工业在受到了我们这样的攻击后,一定会生出新的局面。这些事必定都得经过调查分析,之后才能准确地制定出下次战斗的大概计划。

当前的发展趋势与我这一年多的时间在指挥人员面前的提议,是吻合的,它是我们努力想要达成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得将军力聚集到一起,从韦塞尔和法兰克福双线过莱茵河,在一个差不多是以卡塞尔一域为顶点的庞大的三角形里面。在那儿继续向前,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为了最大限度摧毁剩余的德军和德国的反抗势力,从哪个方向展开攻击最合适。朝最北边的海岸线进逼有多要紧,我一直不曾轻视,不过你在电文里跟我说了一种全新的论调:及早抵达一些地点有很大的政治价值。在这件事上,你的提议我非常明白。在我的方案和你的提议间,只有一个分歧,即时间部署……我先要将兵力聚集到中路以得到我想要的驻地,从而确保我安排的所有在战斗上的争取,都能取得胜利。按照我当下的想法,接下来得让蒙哥马利过易北河,如果有需要,还得让美军进行援助,少说也得抵达吕贝克湾一域,吕贝克湾河岸也在其中。要是德国的反抗从现在开始慢慢地,也一定会被瓦解,你就会知道从时间上来说,得到中路驻地和过易北河之间只有一点点差别。反之,要是出现强硬反抗的走向,我也会注意集结军力渐渐完成工作的需要,为了让我能集中精力,全部这些方案就不能一起执行了。

非常合理的,要是什么时候敌军突然全盘崩毁,我们会朝前冲锋,我们的重大目标里,吕贝克和柏林全都会有。

我马上做出下面的回复:

首相致艾森豪威尔将军 1945年4月2日

1.对于您友好的来函,请允许我再次表示感谢……因为你从莫斯科得到的回应的第三条里说,“柏林的战略意义已经不像原来那么大了”,这让我更觉得占领柏林是要紧的,并且这座城市对我们来说,也极有可能并不是封闭的。这个得从我说的政治价值上去感悟。在我们看来,我们与苏联人牵手的位置,最好在更远的东边,越远越好,这是一件非常要紧的事……

2.我们的指挥人员在拿到你对局势的进一步解说后,放心了很多,并且他们已经依照这一思路给他们华盛顿的同级官员发了电报。我觉得,你必定能明白这点:在我们见到你发给斯大林的电文之前,正式的也好,从我们的二级指挥那儿得到的也罢,对于此事,我们都没得到一点消息,他们曾经因为那封电文,觉得曾经出现了特别大的变动。

3.在我看来,这件事虽然我们两方面的指挥官组委会还需要一些信件来往,但已经让人非常确信地慢慢恢复了平静。

4.对于这个辉煌的进步,请允许我再次恭贺。西方的情势在斯大林发动全面进攻那天之前,还会有很多改变。

在我看来,我有责任对这种友人间信件的来往作结。

首相致罗斯福总统 1945年4月5日

无论是我们的指挥官组委会,还是我们的次级统帅[1]空军上将特德,或者是我们的总指挥蒙哥马利元帅,艾森豪威尔在给斯大林发电报的时候,谁都没有告知,这仍旧让我觉得失望。从目前看,相比于我们当初预计的,全盘方案中并没有那么多变动。在私下里,我和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关系好得不能再好。我结束了这件事。我借用我学到的仅有的若干成语中的一个:Amantiumirce amoris integratio est.(爱人间的争执,正是爱情的再生)来证明我的真挚。

* * *

当然,我们在军事上的进程并没有受到这些争论的影响,解救欧洲的某个有关注价值的程序,差不多就是在这个时间达成的。以前我们收到过很多让人惊惧的汇报谈及“荷兰工事”中的荷兰人的惨状,所以为了解救他们,就派了加拿大第一集团军过去。就这样加拿大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将敌军从威廉半岛和荷兰东北面赶走了,而其第一军则占领了阿纳姆,并换了个方向朝阿姆斯特丹挺进。之后进攻在须德海的南面被阻断了。德国军队的指挥官绝不会在别的德军仍在战斗的情况下带军投降。要是我们将所有这些一部分被淹的洼地变为战斗场所,那民众的苦难会被加至无法承受的程度。我亲自跟总统提出请求:

首相致罗斯福总统 1945年4月10日

1.荷兰被敌军占领的地区,那里居民的惨状已经到了末路。二三百万的人吃不上饭。在我们看来,每一天都有大量的人濒危,并且事实上,德国与荷兰间的通路已经断了,这种情势必定会立即变糟。我担心没多长时间我们就会见到一个惨剧了。

2.艾森豪威尔已经将方案部署好了,荷兰西边一脱困,就开始救济那里的民众。发挥这一作用的物资已经在临近合适的位置储存好了。不过要是我们非得等到荷兰脱困之后,这样的救援怕是已经太晚了。救援活动一定要马上展开,并且在范围上,远远大于瑞典救援方案包含的。

3.因此我希望我们两个能一起借作为中立国的瑞士政府告知德国政府,下面是基本意思:目前仍旧在德国控制区域内的荷兰人民,德国政府有维持他们生活的职责。既然这一职责德国政府不做,那我们预备让世界红十字协会帮忙将食物和药送进去分给那儿的民众。已经从瑞典开始运送物资,数量有限,我们预备再加一些。要是必需的准行证能够沟通弄好,我们还预备将救援物资再从海路或者被联盟国武装占领的地区运进去。为了能让这件事达成,我们请求德国政府行个方便。

4.基于当前的局势,我认为德国政府有很大的机会会同意这一请求。他们要是万一否决了,我提议,这个时候我们得对在荷兰的德国军事指挥官和他指挥的所有军队进行警示,他们阻拦我们想办法对这一区域的民众进行救援,就相当于他们当着全世界民众的面表明自己刽子手的身份。我们得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来承担降临在荷兰民众身上的生命轨迹。这个警示得广泛传播,好让所有驻扎在荷兰的德国军队都知道。

5.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的话,我们一定要避免这个悲剧。如果我们不能做到的话,我们至少应该使世人明白谁应负这一责任。

6.现在借由中立国发给德国政府的公文正在草拟言辞,明天会给你发过去。现在我希望原则上你会支持这件事。

这件事基本上已经获得了认可,下一步要开始的是和纳粹高官赛斯·英夸特进行磋商。经过协定,我们需要停下向西的进军。他那边将不再继续注水,不再对民众进行任何压迫活动,并对往里运送救援物资的提供帮助。那些救援物资我们已经储存了很多,并采用了所有办法将它们从海、陆、空送进去。我们能做到的最出色的部署自然也就是这个了。自此以后,对于我们在他们顽强地承受着苦难时,提供帮助——我们自己也十分自豪——荷兰人民始终用非常热切的言辞和行动表示感谢。

【注释】

[1]次级统帅:说的是空军上将特德,他在艾森豪威尔的总部里面。——原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