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导决策:基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决策方式

领导决策:基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决策方式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领导者要用全面的观点来考察思维对象,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领导者眼中的世界应该是多彩的而不是黑白的。领导决策往往在灰色区域,没有非此即彼。中国长期存在的“官本位”现象,与权力和责任严重不对等有关。领导者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营销里面有“第一法则”,说明位居首位的特殊重要性。因为第三个是女性,她也有一个第一。因此领导者把“第一”挖掘出来至关重要,因为它很可能就是关键价值点。

领导决策:基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决策方式

领导者要用全面的观点来考察思维对象,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领导者眼中的世界应该是多彩的而不是黑白的。领导决策往往在灰色区域,没有非此即彼。比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要老想着同竞争对手对立,而是要想办法让自己弥补竞争对手的不足。正是竞争对手的存在和相互竞争,才使市场具有一种生态意义上的合作,这是一种最高程度的市场合作。因为对手的成功和强大,也给自己带来低成本学习强者的机会以及快速吸取人家教训的捷径。从长远来看,市场竞争与其说是一场对手博弈,还不如说是一场长跑接力更为准确,还极有可能达成各方共赢的局面。因此要感恩竞争对手而不是抱怨和仇视。

中国长期存在的“官本位”现象,与权力和责任严重不对等有关。如果真正建立问责制,对决策失误要追责,没有足够能力承担责任者就会知难而退。当然,责任制度也不能做得太过,否则就没有官员敢大胆探索创新,因为探索创新的失败可能性大。如果官员为了避免承担责任都原地踏步走,又会导致因循守旧,死气沉沉。

现实中任何问题都没有唯一的解,任何决策都有利弊两面。福列特提出:“当我们的思想不能挣脱‘非此即彼’的桎梏,我们将鼠目寸光、左右碰壁、成功渺茫。千万不要让非此即彼埋没了我们。这个世界上可能还存在很多比‘此’‘彼’两种选择更好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主要不是应争论事情的“对”与“错”,而是“好”与“差”,最终追求的是“更好”。比如,对社会发展模式的认知上,即使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总体上比较成功,但也并不代表它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模式,更不能代表后发展国家一定要采用它们的模式才能成功。因此中国探索出适合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尽管备受一些笃信西方式民主者的攻击,但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功地使几亿人脱贫,社会文化也比较繁荣,这些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对中国来说是有效的。(www.xing528.com)

领导者要用辩证思维来看待不同学科的视角,兼容并收。比如,领导学强调变革创新,与依法行政、制度建设的关系在于,如果没有法律制度,人们将面对一片混乱,而如果没有变革创新,未来将是一潭死水。制度着眼于现在,创新着眼于未来,两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领导者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营销里面有“第一法则”,说明位居首位的特殊重要性。比如对美国人来说,谁是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人?一般人都能答出来,但问谁是第二个,就没人能答出来。又问谁是第三个?大家也都能记得。因为第三个是女性,她也有一个第一。因此领导者把“第一”挖掘出来至关重要,因为它很可能就是关键价值点。领导者既要抓住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工作中矛盾很多很复杂,其中决定和影响其他矛盾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反映到工作中就是中心工作。在从两点甚至多点思考的同时,常常还是要有重点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