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和验证情感与信任关系

构建和验证情感与信任关系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已对态度的一般构成因素意涵及其相互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信任态度虽然作为一种特殊的态度形式,但在构成因素上与一般态度没有太多的差异,只是具有了特定的态度指向对象而已。

构建和验证情感与信任关系

1.一般态度构成简说

在论述信任态度概念时,我们知道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反应倾向,有着多层的构成要素。其中,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C.I.Hovland)和卢森堡(M.J.Rosenberg)提出的态度三要素说具有典型代表性,它动态地图解了态度内在结构特征(见图2-1)。其主要观点是,态度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对特定对象的预先反应倾向。这种预先反映倾向由三种要素过程:情感、认知和行为意向。态度是刺激(态度对象)与反应(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反应)之间的媒介变量,刺激和反应分别为可测的独立变量和从属变量。[12]这种态度三要素说将奥尔波特的概念明晰化为情感、认知和行为意向三个成分,使人们更加认识到态度是一个复合的而非单一的心理过程,其提出的三种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态度测量和态度控制方面的研究。

图2-1 霍夫兰和卢森堡“三要素说”图示[13]

这三个因素的具体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为:(1)认知因素,它规定了态度的对象,是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括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它是态度其他部分的基础。态度的认知成分常常带有评价意味的陈述,即不只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表示个体的评判,赞成或反对。(2)情感因素,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感情,如尊敬和鄙视、喜欢和厌恶、同情和冷漠等。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3)行为意向因素,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即行为的准备状态。行为意向因素会影响到人们将来对态度对象的反应,但意向还不是行为本身,而是做出具体行为之前的思想倾向。(www.xing528.com)

一般说来,态度构成的三个要素是相互协调一致的,如果出现了矛盾和不协调,则个体会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重新使它们三者恢复到一致协调的状态。当然,这三者的协调一致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程度不一的不协调状况。当三者发生矛盾时,情感因素往往起着主要的作用。此外,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联紧密度不尽相同。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和行为意向的相关度高于认知与情感、认知与行为意向的相关程度。在这三个要素中,认知成分的独立性要更高些,与其他两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应也较小。还有就是,情感成分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和表现明显的。

2.信任态度构成要素分析

通过上文对态度含义的界定,可以清楚地看到,信任态度由三部分构成,即对信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笔者已对态度的一般构成因素意涵及其相互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信任态度虽然作为一种特殊的态度形式,但在构成因素上与一般态度没有太多的差异,只是具有了特定的态度指向对象而已。我们可以用图2-2 来表示信任态度构成。[14]因而,我们认为信任态度是指信任主体对信任这一行为或现象的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评价性持久的心理反应倾向,由对信任这一社会行为或现象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构成。

图2-2 一个信任态度的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