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绍兴三味书屋之鲁迅的学习经历

浙江绍兴三味书屋之鲁迅的学习经历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到过浙江绍兴的人,都忘不了要去参观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曾经进过的私塾。三味书屋的“三味”是什么意思呢?“三味”就是劝学生们读书时要多咀嚼、多寻思、多体会。在三味书屋的学生时,鲁迅的表现特别优异。少年鲁迅经常要奔走于当铺、药铺和三味书屋之间,有一回真的迟到了。直到今天,鲁迅那张刻有“早”字的书桌还陈列在三味书屋旧址,给前来参观的人以激励和鞭策。

浙江绍兴三味书屋之鲁迅的学习经历

不少到过浙江绍兴的人,都忘不了要去参观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曾经进过的私塾。

三味书屋的“三味”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典故出在宋人李淑写的《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这就是说,前人把经、史、子三类书比作用三种不同方法烹调的肉食。另外,也有人认为“味”是吟咏玩味、细究寻绎的意思。“三味”就是劝学生们读书时要多咀嚼、多寻思、多体会。

这个书屋的塾师寿镜吾是绍兴城里一位极为刚正、质朴、博学的人。他过着俭朴的生活,有一年夏天只备了一件夏布长衫,挂在书房的墙壁上,父子三人有谁外出就穿这件长衫。寿老先生穿着觉得短了一点,他矮个子儿子穿了又嫌长了一点,他却不当一回事。他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十分痛恨,自认为“生当乱世”,而乱世是不好出去做事情的,所以他自20岁考取秀才后就不再参加乡试,宁愿继承父业坐馆教书。后来,他的二儿子寿诛邻不听他的话出去做了县官,派人送银子给父亲用,寿老先生连看都不看,原封退了回去,还在来人面前骂道:“畜生,不听话!”

寿老先生在招收学生和教学规矩方面都很严格。书屋里一般只保持八个学生,并要经寿镜吾认为可靠的熟人介绍才行。他还要亲自到学生家里看过,同意了,便点点头说:“正月十八日开学,自己背书桌来。”这个日子一过,他就不收学生了。他不许学生迟到、早退、无故旷课。谁要是三天不上学,他就会上门查问。学生放学时,他总是站在门外的石桥上,看着学生走远才放心地回家

在三味书屋的学生时,鲁迅的表现特别优异。他尊敬师长,认真读书、背书、习字、对课(对对子),让寿老先生十分满意。对课是很伤脑筋的事,要多读书、多练习、多动脑子才能对得上来。有一回,戴着大眼镜、又高又瘦的寿老先生宣布:“今天对课的课题是‘独角兽’。”这时,有的同学对的是“四眼狗”,引得哄堂大笑,老师也很生气。接着有人对“二头蛇”、“三脚蟾”、“八脚虫”、“九头鸟”等,先生都不满意。鲁迅根据中国古代辞书《尔雅》,对了个“比目鱼”,老寿先生点头说道:“‘独’不是数字,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字,却有‘双’的意思。‘比目鱼’对‘独角兽’,真是对得好!”后来,对课由三字、四字对到五个字。有一回,寿老先生出的课题是“馅兽人阱中”,鲁迅对的是“放牛归林野”,那根据是《尚书》里:说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先生十分满意。所以,鲁迅的对课作业本上,总是被老师密密麻麻地画满了红圈圈。后来,鲁迅诗文中常有一些好的对偶句,这是和老师严格的训练分不开的。(www.xing528.com)

私塾里要求学生背好多书,背不出来就要打手心,同学们,都为此提心吊胆,紧张得不得了。但鲁迅因为讲究方法,在朗读时能够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所以总能在每次检查中痛痛快快背了出来。

但鲁迅也有一次受到老师的责备。那是因为当时他的父亲得了重病,全身浮肿。而当地的“名医”开的却是一些奇怪的药方:药引里包括多年埋在地下化为清水的腌莱卤、屋瓦上经过三年霜雪的萝卜菜,还有什么“原配”的“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等。少年鲁迅经常要奔走于当铺、药铺和三味书屋之间,有一回真的迟到了。结果,他受到不明真相的老师狠狠的责备。但鲁迅没有辩解,他认为老师批评得对,做学生就要遵守纪律,不应该违反学堂的规矩。为此,他在自己课桌的右上角刻下了一个篆书的“早”字,时时提醒自己。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后来,先生知道了那天鲁迅迟到的原因,心里一直过意不去。有一天,鲁迅要找一点陈仓米当药引子,实在找不到,在书房里给寿老先生讲起此事。没过几天,寿老先生亲自把找来的几升陈仓米送到新台门周家,对鲁迅喊道:“樟寿,陈仓米寻到哉!”他的好心,给了逆境中的鲁迅极大的安慰。

直到今天,鲁迅那张刻有“早”字的书桌还陈列在三味书屋旧址,给前来参观的人以激励和鞭策。而寿镜吾先生不但成了鲁迅终生纪念的老师,也成了广大读者熟悉、敬仰的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