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清照词两首》:宋词的婉约之美

《李清照词两首》:宋词的婉约之美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清照是诗歌美神,一代词宗。人所共知,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李清照《醉花阴》的才情美句压倒丈夫、折服众人。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对十四个叠字的应用,更是李清照独步古今的独创,也成了她在诗歌史上“别是一家”“当行本色”的专属名片和个人品牌。

《李清照词两首》:宋词的婉约之美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绝代才华绝代姿,一生身世一片诗。李清照诗歌美神,一代词宗。

作家梁衡在《乱世中的美神》一文中这样写李清照的遭际(有删改):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数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

1129年,赵明诚随即急病而亡。

国运和家事的大变,使李清照的人生和创作明显地分成两个时期。

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李清照有令人羡慕的少女期以及甜美的爱情生活,由于国事,她经历了大跌落。人所共知,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这两首词即使在意象和语词的选用上有重合,可是由于作品分属前期和后期,呈现的生活和表现的情感自然大异其趣。

比如说“黄花”这个意象。《醉花阴》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名句,《声声慢》里面也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句子。两首词中的黄花,形象特质、意味内涵有明显区别。《醉花阴》里为了表思念写消瘦,使用了黄花这个意象:人花相映衬,塑造了抒情女主人公幽闺自怜的清丽形象、美好意态;黄花佳人两共生,柳永笔下直白流俗的“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之情被描画得含蓄优美、婉约生致。《声声慢》中满地堆积、零落成泥的黄花,无人堪摘、有谁赏玩的黄花,分明是凋谢的往事,憔悴的面容,零落的心情

再说说两首词中的“愁”。《醉花阴》中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里写“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都有愁情。可是,《醉花阴》之愁是孤寂之感和幽怨之情,是闺中少妇相思和自怜的意绪。虽然如薄雾浓云弥漫心头,虽然如袅袅香烟不绝如缕,虽是夜凉袭人,无人共眠,虽是良辰美景,不得共赏,可瑞脑香、金兽炉、镶玉枕、碧纱厨、东篱菊、黄昏酒,生活本身却是优裕的,孤寂之感和幽怨之情仅仅是一份美丽的感伤。《声声慢》之愁是沦落之苦,飘零之悲,孤苦之痛,身老之伤,家国之惨。苦苦寻觅,却抓不住一丝剩余的美好和残存的温馨,冷清像一张网,凄凉、愁惨、悲戚啮噬人心。乍暖还寒,体弱多病,弱不禁风,北雁南飞,睹物伤情:故国不在,往事难再,物是人非。满地黄花,分明是凋谢的往事,老大的年华,憔悴的面容,零落的心情。百无聊赖,在时光里煎熬。窗前淅淅沥沥的细雨,耳畔萧萧瑟瑟的风声,心头点点滴滴的悲伤,一时齐至,这是一份沉重的悲苦。

据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李清照《醉花阴》的才情美句压倒丈夫、折服众人。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对十四个叠字的应用,更是李清照独步古今的独创,也成了她在诗歌史上“别是一家”“当行本色”的专属名片和个人品牌。

有一首叫《一梦千年》的歌,融汇了很多宋词的语词元素,写得好:

“醉梦醒后,依稀记得昨夜的温柔,

卷帘人说已过了许多春秋

多少次雨疏风骤,海棠花还依旧,(www.xing528.com)

点绛唇爱情故事你还有没有;

感怀时哪里去依偎你的肩头,

一梦千年你在何处等候。

知否谁约黄昏后?知否谁比黄花瘦?

谁在寻寻觅觅的故事里,留下这枝玉簪头,

知否谁约黄昏后?知否谁比黄花瘦?

谁在寻寻觅觅的故事里,留下这枝玉簪头。

闺中少女,早已走出前世的危楼,

锦书虽在,不见了我的兰舟;

一样的绿肥红瘦一样的月如钩,

声声慢的心事有谁猜得透?

婉约的宋词是一杯线装的酒,

一醉千年至今粉面含羞。

都是为了一点爱,都想解开一个愁,

都在平平仄仄的时光里,挥着那双红酥手,

都是为了一点爱,都想解开一个愁,

都在平平仄仄的时光里,挥着那双红酥手,

都是为了一点爱,都想解开一个愁,

都在平平仄仄的时光里,挥着那双红酥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