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进行社会研究:文献选取和可靠性分析

如何进行社会研究:文献选取和可靠性分析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使是中国这个文明悠久的社会,虽然所存图籍号称汗牛充栋,观点却往往只是局限于两千多年前已经定调的“经书”。研究人员面临的问题,变成了在众多资料中如何取舍。研究人员由于不需要实时报道,对于同类事件,虽然无法穷尽有关文献,却有较多时间挑选出具有代表性和歧异性的资料。但研究者必须仔细辨认资料的可靠性,斟酌字里行间的深意。

如何进行社会研究:文献选取和可靠性分析

仅仅百多年前,还只有少数人士有机会看到当时当地较多的文件和书籍,在这些文献里,客观信息和主观理解不但经常混杂不分,还出自相当狭窄的角度。即使是中国这个文明悠久的社会,虽然所存图籍号称汗牛充栋,观点却往往只是局限于两千多年前已经定调的“经书”。这些典籍描述的很多因素已经改变,如地理环境,以前主要是黄河流域政治,从封建王国解体到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经济,从族耕到小农、从封闭到广远沟通[1]。但直到20世纪,仍有大量华人从真实不分的资料、混杂的观点去理解过去和憧憬将来。

过去几十年间,在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启示下,越来越多经学、史学、神学、形而上学和在传统中被坚持的“事实”和“阐释”,开始被重新解构和考据,不单社会科学研究者,就是文学哲学研究者,也越来越科学地追溯原著的背景和作者的动机,对比文献里的讯息和有关当时当地的其他事实。例如《诗经》和《易经》到底是采编的还是某个人写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根据不同的资料、理解方法和目的,汉儒、宋儒、清儒和今天的认识便很不同[2]。客观分析多方资料后,我们对重要典籍不但可以得到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还可以欣赏到一些意外的、有趣的、有骨有肉的、更可靠的故事。

今天,不但专业学者对许多历史和现代事实可以深入挖掘做研究,一般人也可找到比太史公更多的资料。一位初中学生,只须到公共图书馆查阅或通过一部智能手机输入有关字词,大量资料便送到眼前。问题反而是时间不足,而不再是资料太少。由于各行知识和评论皆如爆炸般剧增,个别名著不足代表现存视野和信息,甚至很大的图书馆也不能搜尽全部有关书目。是以现代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便是如何有效地使用图书馆和电脑搜求适当资料。鉴于有些作者或题材的资料过多,搜阅者常须缩窄搜索范围(如限于特定时期、作者某段时期、作者某类资料等)。现代化的图书馆都有懂得上网搜索的管理员,有种种索引软件去搜集各项分门别类的文献,甚至免费到远方代君借取。很多期刊论文的题目或简介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图书馆交了费用,全文可以立即显示和打印,很多大学都跟学术期刊签约,让研究者无限制找寻、复制或打印论文。研究人员面临的问题,变成了在众多资料中如何取舍。(www.xing528.com)

很多人平时只是依靠记者报导作为消息来源,做研究时可以找到的文献则可以比一般新闻报道多。即使是很负责任的记者,由于时间所限,能够查到的资料也有限。研究人员由于不需要实时报道,对于同类事件,虽然无法穷尽有关文献,却有较多时间挑选出具有代表性和歧异性的资料。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即使时间较多,依然无法浏览所有项目,遑论细读。但研究者必须仔细辨认资料的可靠性,斟酌字里行间的深意。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把现成资料的视野、角度、质量及提供的新资料和观点整理出来,并指出资料的出处、研发资料者的背景、现有资料的价值,以及有无重要的角度和资料被忽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