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百年大变局:非传统欧洲强国的崛起

世界百年大变局:非传统欧洲强国的崛起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联占有地缘政治的优势还在于欧洲已无强国,从大国战略力量对比看,苏联在欧洲大陆占有绝对优势。战后苏联国际地位突出也在于传统欧洲强国普遍处于衰落状态。从20世纪两场世界大战的结果来看,英国和法国作为欧洲的强国,在两次战争中都是获胜的一方,同时也是损失很大的一方,也是得不偿失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联合对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从反面说明一战后英法政治家的短视,严惩德国实际上不利于自己。

世界百年大变局:非传统欧洲强国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大英帝国风光不再,被美国取而代之。二战耗费了英国250亿英镑,英国国债从战前72.4亿英镑飙升到战后的237.4亿英镑。黄金外汇储备剧减,商船业损失惨重,工业固定资产无力更新换代,海外投资一路下跌。在贸易方面,1946年英国对外出口量下降了69%,殖民地独立,特别是印度独立后,英国失去了最大的财源。二战中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大发战争财。1947年占世界人口6%的美国生产着世界制造业产品的50%、石油的62%、钢的57%、汽车的80%,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总储备的3/4,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3。美国成了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苏联也成了世界级强国,其主要强在军事方面。二战中,苏联损失最为惨重,在经济上是个“穷汉”。从1946年3月起,苏联宣布启动第四个“五年计划”,1950年初,苏联政府宣布第四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工业总产值比战前增长了73%。战后头5年,尽管苏联的经济实力无法与美国相比,但这种高速发展使苏联牢牢确立了作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的地位,开始和美国分庭抗礼。

与美国相比,苏联也有自己的优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红军解放了东欧,在欧洲大陆取得了地缘政治的优势。战后一些国家的边界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动。苏联帮助波兰把边界西移至奥得河,波兰则放弃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苏联还要求把沿尼曼河左岸一带的东普鲁士北部,包括蒂尔西特和哥尼斯堡城划归苏联,苏联直接从德国得到了大约13.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获得了不冻港。斯大林的理由是:俄国人遭受过苦难和流过这么多血,他们渴望得到一些领土,来略微满足千百万在此战争中受过苦难的居民的心意。斯大林“东方战线”的成果基本得到了确认,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得到了687707平方公里的土地。苏联占有地缘政治的优势还在于欧洲已无强国,从大国战略力量对比看,苏联在欧洲大陆占有绝对优势。同时,苏联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让许多人看到了社会主义苏联的强大,苏联拥有道义上的优势。正如德国商业理论家冯·霍尼希所说,一个国家当前富强与否不取决于它本身拥有的力量和财富,而主要取决于邻国力量的大小与财富的多寡。战后苏联国际地位突出也在于传统欧洲强国普遍处于衰落状态。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和欧美盟国关系的发展,苏联在欧洲不再有战后初期的优势的地位。

从20世纪两场世界大战的结果来看,英国和法国作为欧洲的强国,在两次战争中都是获胜的一方,同时也是损失很大的一方,也是得不偿失的。英法的命运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教训,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记取:

一是大国之间的战争没有胜利者,大国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大国之间也有过战争,如英法百年战争、拿破仑战争等,那时武器还没有那么先进,战争的代价还可以接受。但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战争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损失都是空前的,大国之间的战争成本过大,即使对于胜利者,意义也不大。1917年俄国之所以发生革命,退出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众已经无法忍受战争所付出的代价,胜利变得没有意义。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明确表明,如果战争爆发,英国一定会参加反对战争发动者的战争,也许德国就不会轻易允许奥匈帝国率先动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同样如此。如果英法能够与苏联联合起来,及时制止德国破坏和平的行为,希特勒也不会得寸进尺,一步步走向战争。

二是大国领导人要有长远目光,不能只计较一时得失。德国之所以在一战结束20年后再发动一场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过于苛刻。法国一直把德国作为宿敌,力主削弱德国,《凡尔赛和约》把大战责任都推到德国身上,要求德国赔偿战争损失,到1921年确定的德国赔款总额高达1320亿金马克,几乎等于德国1929年总收入的1.5倍,德国无法偿还。同时,德国的削弱,实际上也不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最后同样损害英法的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联合对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从反面说明一战后英法政治家的短视,严惩德国实际上不利于自己。

大国从两次世界大战中吸取了教训。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设计战后和平秩序时注意大国的协调,联合国安理会的安排就是这一点的体现。美国在战后承担起了领导世界经济的责任,主导建立了一系列国际经济机制,对于战后经济的恢复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英法德告别了过去,不再纠结于历史恩怨,在经济上加强了联合,从煤钢联营到欧共体再到欧盟,实现了战后欧洲的和平发展。但是,世界总是在矛盾中运动的,随着各国力量对比与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的不确定性再次突出,新的难题有待大国解决。是团结还是对抗,是合作还是冲突,又成为大国领导人需要面对的问题。

[左凤荣,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www.xing528.com)

【注释】

[1][美]小约瑟夫·奈、[加拿大]戴维·韦尔奇著,张小明译:《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16页。

[2][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郑明萱译:《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版,第31页。

[3][英]保罗·肯尼迪著,王保存等译:《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下),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42—43页。

[4][英]保罗·肯尼迪著,王保存等译:《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下),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48页。

[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郑明萱译:《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版,第114页。

[6][美]小约瑟夫·奈、[加拿大]戴维·韦尔奇著,张小明译:《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5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