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理论基石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社会意识。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专题文集》第68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马克思是严格根据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切前提确定无产阶级策略的基本任务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对手也承认的,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理论基石

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两个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进一步的探讨。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545—546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8日前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601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一般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真实的存在(物质)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感觉、经验等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社会意识。在这两种场合下,意识都不过是存在的反映,至多也只是存在的近似正确的(恰当的、十分确切的)反映。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8年2—10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111—112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www.xing528.com)

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3月),《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第68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是严格根据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切前提确定无产阶级策略的基本任务的。先进阶级只有客观地考虑到某个社会中一切阶级相互关系的全部总和,因而也考虑到该社会发展的客观阶段,考虑到该社会和其他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据以制定正确的策略。

列宁《卡尔·马克思》(1914年11月),《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第33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的三种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同法国所有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对手也承认的,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列宁《卡尔·马克思》(1914年11月),《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第7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