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犯罪心理学知识系统了解,全面掌握犯罪原因,预防减少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学知识系统了解,全面掌握犯罪原因,预防减少犯罪行为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必须系统地了解犯罪心理学知识,才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全面把握犯罪原因问题。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维护和保障社会安定。再如,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在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活动中,根据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征、案件类型的特征等,进行有效的审讯活动。

犯罪心理学知识系统了解,全面掌握犯罪原因,预防减少犯罪行为

1997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接见中国法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很大的提高,为什么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犯罪呢?他们出于什么原因,什么犯罪心理?”有些研究者认为,贫困是犯罪的根源。实际上,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贫困是促使一部分人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全部原因。犯罪心理的产生,除了客观环境因素外,还与个体的心理因素有关。客观环境的变化,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成为抑制犯罪现象产生的充分条件,相反,仅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没有其他方面如文化环境、法治环境、心理环境的改善,犯罪现象只会以一种更新的形式出现,而不会得到抑制。因此,要了解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寻求犯罪心理预防的方法以及在打击犯罪的实践中采取有效的对策,必须全面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内容。具体地说,学习和研究犯罪心理学有以下几点作用:

明确了犯罪心理学的作用,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有助于全面了解犯罪问题

刑法学犯罪学和刑事侦查学等学科都是研究犯罪问题的学科,它们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研究犯罪。但是,这些学科都没有专注于犯罪人的内部动机对犯罪问题进行探索,犯罪心理学正是从行为人的心理进行犯罪问题研究的。必须系统地了解犯罪心理学知识,才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全面把握犯罪原因问题。从微观上说,个体选择犯罪行为,不仅仅是客观环境的作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也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从宏观上说,犯罪现象呈上升或下降趋势,不仅与社会经济、政治、法治等方面有密切关系,而且也与当时的社会心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人们社会心理失衡,刑罚的畸轻畸重导致的人们不畏惧刑罚等。

(二)有效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研究犯罪心理学并不纯粹是为了发展某种理论,或者丰富犯罪科学的内容。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维护和保障社会安定。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就必须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犯罪行为的实施等有恰当的认识,只有在准确了解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产生与发展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的产生。例如,根据某些犯罪决意对情境环境的依赖性的研究可以着重对社会环境的治理,减轻情境因素对犯罪决意的正面刺激作用,可以对一些已经形成犯罪心理的人加强环境的阻碍作用,防止犯罪心理恶化为犯罪行为,从而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此外,监狱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准确了解服刑人员的心理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在入监初,服刑时,出监前的各个不同阶段,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犯罪心理的矫治、教育和社会适应技能的培养、训练,帮助其解决不同阶段的心理困惑和焦虑,完成矫治,回归社会,避免其再次犯罪。(www.xing528.com)

(三)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活动的水平

司法人员深入了解和研究犯罪心理学,可以提高他们进行刑事司法活动的效能。例如,了解不同类型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不同类型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之后,可以采取“回溯法”,即在案件发生之后,根据案件现象等了解到的线索,推断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包括犯罪动机、犯罪人的性格特征等,从而为确定案件性质、划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和最终查明犯罪提供依据。最具代表性的犯罪心理画像是根据犯罪人的特征对犯罪人的人格特质、行为模式、地理位置、人口学变量进行推断,以帮助公安机关迅速侦破案件,逮捕犯罪嫌疑人。再如,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在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活动中,根据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征、案件类型的特征等,进行有效的审讯活动。

(四)有助于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

监狱管教民警通过犯罪心理学的学习,对犯罪原因、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特征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使教育改造措施和方法更加有的放矢。犯罪心理学也介绍了诊断和矫治罪犯犯罪心理的技术和方法,监狱管教民警掌握后,定将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

详见第十五章犯罪心理矫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