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国防项目管理技术:方法与技术

现代国防项目管理技术:方法与技术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AST从将项目管理理念推广应用到型号科研生产工作中开始,就一直持续进行着项目管理方法与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在成立相对独立的整星研制队伍的同时,CAST组织各项目办公室对影响主线工作的项目进行了专项专题控制,成立以计划经理、质量人员和技术人员为核心的项目小组,由计划经理负责日常工作,项目小组作为一个小团队,采用集同工作模式,确保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现代国防项目管理技术:方法与技术

CAST从将项目管理理念推广应用到型号科研生产工作中开始,就一直持续进行着项目管理方法与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尤其是总体部成立以后,针对多项目同时在研的形势,CAST组织总体部的各项目管理团队,不断借助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和项目管理技术的提升来推动项目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特别是在以项目管理工程为核心的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项目管理方法与技术基础的发展见图28-16。

978-7-111-57741-6-Part04-77.jpg

图28-16 项目管理方法与技术基础的发展

结合多项目群综合的特点和项目任务的现状,将当前国际领先的现代项目管理的工具、方法适应性地运用于项目管理工作,CAST创造出切合实际同时又面向发展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1.技术状态管理方面。利用全系统的功能、分配和产品基线体系,采用表格化管理保证技术状态严格受控

空间飞行器工程实施具有特殊性,由于系统综合协作,各方面的技术要求变化较为频繁,项目技术状态也应相应变化。同时,由于进度和经费原因,进度指标、技术指标和成本指标等不可能一次实现。由于技术状态的变化是影响质量、进度和实现最终目标的主要因素,因而在工作中对每项技术状态变化涉及的相关操作、程序、测试、接口等,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相应修改并建立详细的档案,使得技术状态更改得以控制和跟踪落实。

CAST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逐步制定完善了功能体系,包括系统级功能体系分析、分系统功能体系分析、单机功能体系基线,建立全系统技术状态基线体系,形成了功能基线和产品基线体系,作为技术状态变化比对研究的基准,功能基线的确定程序见图28-17。对整星、分系统到单机,按层次详细分析、记录所有的软、硬件产品的技术状态及其更改,通过全面分析每一项技术状态变化、分级评审、采用设计申请单和控制单跟踪状态更改等办法,实现了技术状态的全产品、全过程、无遗漏地跟踪、查核和控制,确保了有关的技术状态变化不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

978-7-111-57741-6-Part04-78.jpg

图28-17 功能基线的确定程序

2.进度管理方面。经过长期的总结和经验积累,CAST采用项目管理例会、综合调度会、专题调度会、工作分解结构、网络图甘特图、类比估算、关键路线法、快速跟进法、资源平衡试探法、动态综合评估法、偏差分析法以及专家评定法等确保进度计划制定合理,及时更新。

空间飞行器工程的研制进度往往较为紧张,在项目管理工程中,通过初样进度管理结果分析,确立了一颗卫星的设备/结构生产、总装、大型试验的标准计划时间。一颗卫星的研制周期为××个月,要求每年发射××颗卫星,才能完成项目群的全部任务。为此,项目办成立不同型号的管理小组,指派一名计划经理负责型号进度管理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流程优化和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

在对各个项目群的系统方案和产品特性进行深入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在流程设计中,坚持以设计优化和流程再造等为主导思想,创新设计概念、实行可靠性工程并充分参考和借鉴以往卫星的研制程序和手段,进行流程优化和重构再造,同时充分考虑研制风险及风险应对措施,确保研制任务按时完成。(www.xing528.com)

项目群办公室及卫星总体提出了总体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即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专业和分系统之间的界限,打破行政单位的界线,以数字化工程为依托,采用集同工作的方式,从设计、加工到整星AIT,形成动态数据流,控制整星和星上产品的设计、加工、测试全过程状态,充分利用数字化特点,实行一体化研制思路,使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的周期从过去型号研制周期的6个月减少至3个月,大大节省了时间,缩短研制周期。

鉴于采用多颗卫星进行并行交叉作业的技术途径,某一环节出现质量和技术难题所带来的进度推迟或工作反复,可能对全局产生严重影响。因而,在一定风险下的进度控制是保证任务目标实现的关键之一。CAST组织各项目群对全系统进行进度的动态评估,通过周调度例会、现场协调会、专题会等形式对每颗卫星的所有研制环节的实际情况,相互之间的交叉情况都要做到详细的评估,评估的结果形成系统研制中关键短线清单和可能造成的风险(影响时间)报告,对所有关键短线项目均以专题计划的方式严格控制(部分项目按小时安排计划)。必要时调整系统网络计划,避免或减少单项任务进度的失败对整体目标实现的影响。

在成立相对独立的整星研制队伍的同时,CAST组织各项目办公室对影响主线工作的项目进行了专项专题控制,成立以计划经理、质量人员和技术人员为核心的项目小组,由计划经理负责日常工作,项目小组作为一个小团队,采用集同工作模式,确保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专项专题主要有:

(1)软件工程化管理。

(2)可靠性安全性管理。

(3)关键或短线单机管理。

3.质量管理方面。各项目群的研制队伍进入初样研制和正样研制阶段后,建立了以表格化为核心的技术文件体系和以设计师队伍为核心的责任网络体系,强化设计、实施质量控制。特别是对关键项目、关键件、重要件和不可测试项目,从设计开始进行质量控制,细化识别准则,制定保证措施,准确认识,利用完整表格化文件体系严格工艺生产、测试、试验的过程控制,有效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在质量问题“双五条归零”(技术问题归零: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管理问题归零: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的基础上,基于项目管理例会的模式,按季度进行了质量分析,确保质量问题的透明和质量问题归零的彻底到位。实施了可靠性安全性专项管理,形成严格的质量问题管理程序,把一个人的失误转化为大家的财富。通过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的创建,培养了队伍的作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的质量管理理念。

4.经费管理方面。基于WBS建立成本分解结构,采用项目成本管理确立经费基线,运用挣值分析法全面跟踪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5.物资管理方面。组织各项目群运用现代信息系统,收集、统计装星元器件、原材料和设备的主要信息(物资名称、型号规格、质量等级、生产批次号、供应厂商、质量保证单位、装机数量等信息),做到了装星物资状态清晰,质量信息具有可追溯性,为装星物资质量状况的统计、分析以及举一反三工作提供依据。

6.风险管理方面。风险管理一直是进行专业方法和技术研究的重要着眼点之一,在多项目群管理中,CAST组织各项目办采用情景分析法、假设条件分析法、计划流程图核检法和成本分解结构(CBS)等工具进行风险事件的识别,运用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外推法等进行风险分析,建立航天器风险分析矩阵

7.信息资源方面。鼓励应用信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应用PROE软件实现三维模型设计和状态控制,利用IDS表数字化技术实现电缆网自动化设计和技术状态控制、总体布局并行设计,应用MS-Project制定、更新进度计划,利用Visio绘制研制流程,应用Avidm3.0企业协同产品管理系统存储、浏览文件和工程数据,应用OA实现办公自动化,应用AVplan完成项目计划制定与控制,这些现代信息工具的应用大大节省了办公费用,提高了项目组的工作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