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山礼仪词保护及研究

巴山礼仪词保护及研究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些知客司收藏的礼仪词手抄本,遭收缴并付之一炬。于是,就出现了官方和民间对知客司礼仪词的保护行为。21世纪初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后,汉中市群众艺术馆将这一项目列入普查、申报、保护内容。课题组对与礼仪词相关的汉中巴山地区的民间传统婚俗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挖掘整理,收集并整理了部分流传于民间的清代以来的知客司礼仪词,并对这一项目的保护进行了研究、规划。

巴山礼仪词保护及研究

由于婚丧嫁娶礼仪活动中知客司所表诵的礼仪词,其承载的礼仪既符中上层礼制之规定,又合民间礼俗之民意,还对民间的这种礼俗起着稳定和谐的作用,因此历代官方对于民间的这种礼俗之事,基本上是不闻不问的。

1965年之前,知客司礼仪词一直处于自发自为的发展状态。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展,知客司礼仪词,以及知客司礼仪词所承载的传统的民间礼俗、礼仪形式,统统被作为“四旧”“封资修”,被全面禁止。一些知客司被作为“牛鬼蛇神”遭到游街、批斗。一些知客司收藏的礼仪词手抄本,遭收缴并付之一炬。但是不食人间烟火是不行的,民间老百姓的婚丧嫁娶活动,总还是要进行的。人们的婚礼仪式还是要有人主持的,于是,知客司们的礼仪词在“革命”的潮流中,发生了顺应时势的变化。

文革”结束之后,一些文化人猛然惊醒,原来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知客司礼仪词,曾经像“传家宝”一样关照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这东西应该保护起来、传承下去。于是,就出现了官方和民间对知客司礼仪词的保护行为。

20世纪80年代初,汉中地区在进行十大文艺集成工作中,收集、整理了部分知客司礼仪词,并结集于《汉中民间歌谣集成》内部出版。(www.xing528.com)

20世纪80年代中叶,镇巴县号召城乡成立红白理事会,县民政局草拟下发了《镇巴县红白理事会章程》,对民间知客司进行了肯定,对一些年轻的知客司给予了鼓励。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镇巴县原宣传部长、陕西省著名民歌手刘光朗先生深入民间,走访调查域内老知客司,收集、整理知客司礼仪词,出版了巴山民俗歌谣《酒礼词·吉利歌》一书。

21世纪初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后,汉中市群众艺术馆将这一项目列入普查、申报、保护内容。从2007年开始,成立课题组,先后深入镇巴、城固南郑宁强、勉县、西乡等县巴山域内的乡村,对目前存世的知客司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走访,对礼仪词及婚丧嫁娶习俗等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论证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立项申报。2008年初,课题组深入大巴山深处的南郑县福成乡和平村,对该村村民朱学旭的传统婚礼及其与知客司礼仪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为期6天的跟踪采访、拍摄,进一步完善了该项目音像资料的制作。2008年、2009年该项目被列入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课题组对与礼仪词相关的汉中巴山地区的民间传统婚俗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挖掘整理,收集并整理了部分流传于民间的清代以来的知客司礼仪词,并对这一项目的保护进行了研究、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