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演生命学:用生命感悟、演绎生活

表演生命学:用生命感悟、演绎生活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表演艺术成败的关键,集中在演员如何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人生命运,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身躯体来演绎剧本角色的心路历程和生命归宿。《表演生命学》里林教授对电影表演作出可贵的研究。我衷心祝贺《表演生命学》的出版问世。

表演生命学:用生命感悟、演绎生活

《表演生命学》的作者林洪桐教授,是我电影学院的同窗挚友。但他比我年长,又比我早入学一年,因此是我的学长。同时我俩专业不同,他是学表演的;而我是学摄影的,对表演似懂非懂。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作为学弟、非演员,并不适合给他这部鸿篇巨著写序。但最近我拜读《表演生命学》后却有些心血来潮,为林教授高屋建瓴的真知灼见所激动、被他数十年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所折服,似乎想说些什么了。全书给我总的印象,它是一部探索表演艺术真谛,成功总结现实主义戏剧、电影表演理论的创新之作。

现实主义戏剧表演在19—20世纪的俄国和苏联曾获得巨大成功,这就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科为代表“体验派”表演体系。林教授一生都在学院,学的是斯坦尼,教的是斯坦尼,排戏也是运用斯坦尼,但他并没有固步于对权威的崇拜,而是积极进取突破。在他半个多世纪从教生涯里通过学习、传承斯坦尼学说,进而在探索现实主义戏剧的表演观念、心理机智和手法形态等方面产生了自己新的感悟和认识,日积月累就有了这洋洋几十万字的《表演生命学》。这是对斯坦尼学说的一次延展和完善,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林教授《表演生命学》的贡献就是:在吸收近百年优秀表演艺术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时代的需求,丰富和发展了斯坦尼戏剧表演体系。

以我一孔之见,《表演生命学》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推进了现实主义“体验派”表演学说:

(一)更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实主义“体验派”表演观念和基础理论。林教授的《表演生命学》既对前辈大师的见解进行梳理、归纳和普及,又对现实主义表演理念和技巧进行新的解读、论证、丰富和循序渐进的逻辑编排,并附以优秀作品的参照例证。因此,《表演生命学》成为引导广大读者跨入表演艺术殿堂、掌握“体验派”(包括前辈和当代)表演艺术真谛的理想教材。

(二)更深刻、辩证地揭示现实主义戏剧表演的核心秘方。他强调“表演最大的技巧就是对生命感受的技巧,对生命表达的技巧”揭示现实主义戏剧表演最核心的秘方。众所周知,表演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它的创作素材来自生活里的人,创作介质(载体)演员,也是人;创作的产品也是人物,最终三位一体集中体现在演员本人身上,演员创作的全程离不开“人”的主观因素。所以表演艺术成败的关键,集中在演员如何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人生命运,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身躯体来演绎剧本角色的心路历程和生命归宿。在生活里有大自然鲜花和人造塑料花,它们可能同样艳丽,但人们赏花却更喜欢原生态的鲜花,那是因为人类美的天性就是热爱生命和真实。《表演生命学》的美学追求也在此,它从美学理论的高度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不朽魅力,从而更自觉地塑造出符合人生轨迹、质朴真实的戏剧形象。(www.xing528.com)

(三)更加贴切、深入地研究电影表演的美学特性。《表演生命学》里林教授对电影表演作出可贵的研究。他指出:电影有其强烈纪实风格,尤其步入当代写实主义电影新潮后,应更加注重“技巧痕迹的消失”,看似无技巧的表演是最高的电影表演技巧。他对现实主义戏剧表演曾总结为“三字经”:一要,“活”在舞台上,而不是演;二要,我就是他(角色),而不是演他;三要,演人性,而不是演戏。他认为:电影表演应该比此更加“生活化”“细节化”。这些见解无疑也有助于推进电影表演教学的改革。

我衷心祝贺《表演生命学》的出版问世。从哲学的角度看,各种艺术虽各有特色,但上升到美学规律又有相通、互鉴之处,因此这部学术著作不仅是戏剧、电影表演教学难得的好教材,而且对于其他各项艺术也有启迪意义。

北京电影学院 教授

杨恩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