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战奇略:巧用火灶,示强于敌!

百战奇略:巧用火灶,示强于敌!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羌兵数千人截击虞诩于陈仓、崤谷一带。同时下令宿营时官兵各砌两灶,每天增加一倍。在位期间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后被东晋败于淝水,终被羌族首领姚苌擒杀。陈胜起义后,他与同乡好友陈余先后立武臣、赵歇为王。

百战奇略:巧用火灶,示强于敌!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法曰:“强弱,形也[58]。”

【译文】

凡是对敌作战,如果处于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态势时,必须多设旗帜,加倍增筑锅灶,伪装强大迷惑敌人,使敌人无法摸清我军人数多少、兵力强弱,敌人就必定不敢轻易向我进攻。这样,我军便可迅速撤离,使全军摆脱危险境地。兵法说:“兵力的强弱,是可以用‘示形’之法来伪装的。”

【战例】

后汉,羌胡反,寇武都[59],邓太后以虞诩有将帅之略[60],迁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61]、崤谷[62],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

【译文】

后汉时,羌族反叛,寇掠武都郡。邓太后认为虞诩具有大将之谋略,提升他为武都太守。羌兵数千人截击虞诩于陈仓、崤谷一带。虞诩立刻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并放出风声说要向朝廷求援,等援军到来之后再走。羌兵听到后,便又分散到附近县境掳掠。虞诩乘羌兵分散,昼夜进军,兼程一百多里。同时下令宿营时官兵各砌两灶,每天增加一倍。这样,羌兵始终不敢逼近。有人问:“古时孙膑减灶,而你却增灶。兵法说,日行不过三十里,而现在我们却日行二百里。这是为什么呢?”虞诩回答:“敌人兵多,我军兵少。敌见我军炉灶增多,必定认为诸郡救兵已前来接应;人多势众而行动迅速,因而敌人不敢追击。孙膑是故意显示软弱,我则伪装强大,这是态势不同的原因啊!”

[1] 兵法原文见《司马法·用众第五》。

[2] 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公元357—385年在位。字永固,一名文玉,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在位期间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后被东晋败于淝水,终被羌族首领姚苌擒杀。

[3] 谢玄:东晋名将。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4] 融:即苻融,苻坚之弟,死于淝水之战。

[5] 谢琰:东晋将领。宰相谢安的儿子,与谢玄是堂兄弟。

[6] 桓伊:东晋名将。字叔夏,曾参与淝水之战。

[7] 兵法原文见《吴子·应变第五》。

[8] 《北史》:记载我国北朝时期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的历史著作,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

[9] 西魏:535年,北魏丞相宇文泰杀死孝武帝,立元宝炬(孝文帝之孙)为帝(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

[10] 高欢:一名贺六浑。世居怀朔镇(位于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为鲜卑化的汉人。534年,他逼迫孝武帝西奔长安,另立元善见(孝文帝曾孙)为帝(孝静帝),迁都邺城,建立东魏(534—550)。河:专指黄河

[11] 宇文泰:一名黑獭,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曾杀北魏孝武帝,另立文帝,建都长安,建立西魏,独揽大权。

[12] 咸阳:郡名,今陕西咸阳。

[13] 十月壬辰:即西魏大统三年(537)的十月一日。

[14] 候骑:担任侦察任务的骑兵

[15]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西南)人,战功显赫。西魏文帝时,他归附文帝,官至柱国大将军,封赵国公。

[16]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位于今甘肃陇西东)人。曾仕北魏,后归附西魏,官至柱国大将军,北周闵帝时,封楚国公。

[17] 偃(yàn)戈:指伏兵;埋伏。葭(jiā)芦:指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18] 日晡:即午后的申时,亦即十五至十七时。

[19] 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位于今河南洛阳东北)人。曾仕北魏、西魏、北周三朝。

[20] 兵法原文见《孙子兵法·地形篇》,但“视民如爱子”的“民”原为“卒”。

[21] 赢粮:指装满粮食。赢,通“盈”。

[22] 疽:脓疮。

[23] 吮:用嘴含吸,咂。

[24] 旋踵:引申为后退。踵,脚后跟。

[25] 文侯:即魏文侯战国魏国建立者,名斯。廉平:廉洁且平和

[26] 兵法原文见《尚书·胤征》。

[27] 阿、甄:齐地名,都属于济阴。阿,东阿。甄,甄县。

[28] 河上:黄河南岸,即沧州、德州附近。(www.xing528.com)

[29] 田穰苴:姓田,名穰苴,齐国人。官至司马,深通兵法。有《司马穰苴兵法》传世。

[30] 庄贾:春秋时齐国大夫,景公之宠臣。

[31] 军正:官名,古代军中执法的武官。

[32] 左附:在车左协助驾车的副手。左骖:驾车的左马。

[33] 兵法原文见《三略·上略》:“香饵之下,必有死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34] 兵法原文见《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迁列,变动行列,改变地方。不迁列,不改变地方,也即就地不动之意。此句意是,惩罚罪过要就地执行,绝不迁延姑息。

[35] 杨素:隋代名将。字处道,士族出身,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因灭陈有功,封越国公,后参与晋王杨广谋篡活动,杨广即帝位后,改封楚国公,官至尚书令

[36] 御戎:原意为掌驭兵车,后指治军或统御军队。

[37] 宽贷:宽恕,饶恕。

[38] 股栗:因害怕而两腿发抖。

[39] 客:客军,进攻一方,深入敌境作战。主:主军,防御一方,在本国境内防御作战。

[40] 兵法原文见《孙子·九地篇》。

[41] 后魏武帝:即北魏武帝拓跋珪。

[42] 庙堂:古代帝王祭祀和商议军国大事的地方。

[43] 馈粮:运送粮食。馈,送。

[44] 靡费:指耗费,过度地消耗。

[45] 良、平:指西汉刘邦的谋臣张良、陈平。

[46] 兵法原文见《孙子·九地篇》。

[47]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初属项羽,后为汉将,曾计占关中,破赵败魏取齐,围项羽于垓下,为汉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48] 张耳(?—前202):汉初诸侯王。陈胜起义后,他与同乡好友陈余先后立武臣、赵歇为王。后被项羽封为常山王,不久为陈余所败,转归刘邦,改封赵王。

[49] 井陉:又名土门关,故址在河北井陉北井陉山上。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50] 广武君李左车:赵国谋臣,后被俘归汉。

[51] 魏豹:魏王豹,叛汉归楚,终被韩信所俘。

[52] 擒夏说:韩信破魏之后,同张耳合兵,北击赵、代,擒住了夏说、阏与。

[53] 兵法原文见《孙子·计篇》。

[54] 李牧:战国末赵国名将。长期防守北边,又曾大败秦军,被封为武安君。后因赵王中秦反间计,被杀死。

[55] 幕府:远征军队的驻扎之地。

[56] 享士:指犒劳士兵。享,通“飨”,用酒食款待人,泛指请人享受,享用。

[57] 收保:收缩阵地,严密防守,而不轻易出战。

[58] 兵法原文见《孙子·势篇》。意思是,兵力的强弱,是可以用“示形”之法伪装的。

[59] 武都:郡名。汉武帝所设置,东汉时郡治在下辨(位于今甘肃徽县西)。

[60] 邓太后:指邓绥,东汉和帝刘肇的皇后,和帝死后临朝执政十余年。虞诩:东汉陈国武平(位于今河南鹿邑西北)人,字升卿。任武都太守时,大破羌军。

[61] 陈仓:古县名,位于今陕西宝鸡东。

[62] 崤谷:位于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为军事重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