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教育资源:类型、作用与发挥

家庭教育资源:类型、作用与发挥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教育资源作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受到广泛重视,而且家长的参与具有独特作用。(一)家庭教育资源的类型家庭教育资源有显性教育资源和隐性教育资源两种主要类型。根据提供资源的家长人数,可将其分为个体教育资源和群体教育资源。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家长对幼儿和蔼的态度,家长与教师间友好的关系等都是隐性教育资源。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发挥家庭中隐性教育资源及其作用。

家庭教育资源:类型、作用与发挥

幼儿园调动、发掘家庭中所蕴含的人力、物力以及信息资源,为幼儿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增进幼儿与成人、环境之间的进一步互动,即家庭教育资源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作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受到广泛重视,而且家长的参与具有独特作用。《纲要》对此的解读是:“调动家长关心、支持、参与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积极性,共同提高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质量。”“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

(一) 家庭教育资源的类型

家庭教育资源有显性教育资源和隐性教育资源两种主要类型。

显性教育资源是家长通过行动或语言直接表现出来的支持与帮助,更多的是以自己的专长、爱好直接参与或指导幼儿活动。根据提供资源的家长人数,可将其分为个体教育资源和群体教育资源。家长针对自己孩子所进行的教育行为,或者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业务专长为班级幼儿提供的服务属于个体教育资源。身为牙医的家长为大班幼儿讲解如何保护牙齿消防员为幼儿讲解、演示自救与逃生等;利用家长集体力量、并由家长共同参与活动就属于群体教育资源。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家长共同参与的踏青、材料收集与提供等活动,就是利用家长群体资源优势。

隐性教育资源则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而是家长通过日常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表现出来的对幼儿成长的支持与帮助[1]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家长对幼儿和蔼的态度,家长与教师间友好的关系等都是隐性教育资源。要明确的是,隐性教育资源的分享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经常性的沟通、教师深入的观察方能获得。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发挥家庭中隐性教育资源及其作用。

这两种类型具体表现在三个互相“联结”的层面。一是制约家庭教育的家长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策略四种主观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制约着家长教育孩子的活动,就其表现形式来看它是显性的。二是制约家庭教育的家庭人际关系、家长道德素质、家长文化素质、家庭生活素质四种主观因素。这些因素既是决定前面四种主观因素的根本原因,也是间接影响孩子态度和行为的榜样力量,通常是隐性的。三是制约家庭教育的家庭生活条件、家庭生活方式两种客观因素。这两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家长道德素质、家长文化素质、家庭生活素质、家庭人际关系四种主观因素决定,同时它对第一和第二层面的诸项主观因素有一定的反作用,而且这两种因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也属于隐性的[2]

(二) 家园共育的实施策略

1. 合理利用家庭资源优势。在家庭资源中,有诸如职业专长、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等优势资源,是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并调动起来的积极的教育因素。

幼儿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多种多样,教师应将家长的职业专长转化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并与教师在知识面上形成优势互补。幼儿教育提供给孩子的知识是最浅显的、启蒙的,同时也必须是最科学的。然而,在开展具体教育活动时,受知识面的限制,教师有时不能很好把握,此时就可以借助家长的职业背景、专业知识,并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或协助教师)设计活动方案,为幼儿带来更专业、更直观、更丰富的教育内容,对幼儿也更具影响力。《小小交警》主题活动的开展,请交警家长为幼儿生动地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识别交通标志、组织开展“小小交警”的游戏活动。交警家长带来的工作图片、录像资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主动学习交通规则,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也使幼儿对警察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萌发尊重各种职业人群的情感。在开展《食物》主题活动时,邀请从事蛋糕制作职业的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喜欢吃的蛋糕。

图6-3 “小小交警”

图6-4 “我们一起做蛋糕”

大部分幼儿家长是愿意为幼儿园教育服务的,教师可以在了解家长职业专长、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安排,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从事与营养相关工作的家长,可以针对幼儿群体,与幼儿园一起制定科学的幼儿营养食谱;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家长,可与大班教师一起共商“入小学前准备”的主题活动。有的家长热心助教,愿意与教师共同承担一些教育工作;有的家长心灵手巧、富于创意,愿意帮助教师创设环境;有的家长擅长表达与表现,愿意配合或参与各种娱乐活动等。幼儿园以及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树立家园共育的榜样,以带动所有幼儿家庭关注家园共育、家园协同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 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和材料收集。一方面,通过环境创设,让家长了解、熟悉幼儿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学得一定的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进一步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的游戏、学习和生活状况,做好教育的支持、配合工作,做到家园一致,也可以使班级环境变得更加开放、互动。刘占兰研究员认为[3],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形式有三:一是物质材料上的支持,二是知识经验的帮助,三是教育经验的分享。

在收集准备区域材料时,除了幼儿园购置的材料以及教师收集、准备和制作的材料外,可以发动幼儿及其家长共同收集准备[4]。新入园的幼儿,往往对陌生的环境充满好奇、担心或不安,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教师可以请家长将幼儿心爱的玩具、图书等带到幼儿园,投放到幼儿园相应的活动区中,不仅使幼儿获得了安全感,也充实了班级教育资源。(www.xing528.com)

根据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和目标,设计、布置集趣味性、教育性以及参与性、操作性于一体的活动区和主题墙饰。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上,可以充分发挥家庭资源的作用。小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教师可以与家长商量,在不给家长带来更多麻烦的前提下,请家长提供一些孩子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围兜以及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贴在班级主题墙饰上。

图6-5 带着娃娃上幼儿园

图6-6 “我长大了”主题墙饰

图6-7 “寻宝箱”

邀请家长共同收集环境创设或制作的材料。许多废旧材料都可以用于制作教玩具或环境创设。大可乐瓶可以制作成“花盆”,用于种植区养花或者种植植物;饮料罐可以用来制作“梅花桩”,以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卷筒纸芯可以直接提供给幼儿做操作材料;用过的一次性纸杯可以用来制作纸杯花、小动物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仅仅靠教师搜集会显得力不从心,若教师在班级门口放置一个大纸箱,并提醒家长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将不用的废旧材料打理干净并归置到“寻宝箱”,供教师和幼儿不时之需,既解决了原材料问题,也增进了家园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3.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活动。除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专长、兴趣爱好,邀请家长参与环境创设活动外,幼儿园要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一是鼓励家长和幼儿合作自制玩具。和孩子共同制作玩具,并将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耍,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亲子合作的愉悦,丰富幼儿园自制玩具,还可以促进幼儿合作、共享等社会行为的发展和家园互动。二是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或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增加家长与孩子互动的机会。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六一”儿童节等,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或外出参观、游玩等活动,通过互动加强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孩子、家长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也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感知和体验大自然、大社会,并使幼儿的活动具有高度的亲密感和安全感。

图6-8 亲子游戏“小鸡出壳”

图6-9 家园联席会

4. 搭建交流平台,分享科学育儿经验,共促幼儿发展。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有益的育儿经验,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家长资源,为广大家长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同时幼儿园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与家长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沟通。首先,为家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幼儿园大厅、图书室、各班活动室门厅为家长创设家园互动栏或阅读角,通过浏览专业的育儿书籍和信息,让家长获取所需的育儿知识,与幼儿园教育思想保持一致;通过“经验分享”、“有话你说”、“教你一招”等互动栏,达成教育共识;通过各种有声有色的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环节,观察自己的孩子和教师的工作。其次,利用各种信息平台让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幼儿园的相关活动安排和要求。通过家园研讨会、家长会等沟通渠道,让家长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家长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或问题,幼儿园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办园理念和正确的育儿策略;通过“妈妈沙龙”、“家长志愿者协会”,让家长组织、参与幼儿园活动,展示家长才能,既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又让幼儿度过愉快的每一天。开放、多元化的家园互动环境,更有益于幼儿经验的主动建构。

图6-10 亲子运动会

图6-11 家长义工

图6-12 家园联欢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