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文明校园,发掘环境文化,引导环境行为

构建文明校园,发掘环境文化,引导环境行为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木、一墙板都能说话,都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同时,发挥班级环境的熏陶教育,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文化氛围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应结合重大事件、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月系列活动。

构建文明校园,发掘环境文化,引导环境行为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木、一墙板都能说话,都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教室里、走廊上,悬挂的是历届毕业生以及在校普通班、美术特色班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墙壁上张贴有关人格、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的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对部分同学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校刊、校报及时报道学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将原有的宣传橱窗留出一半作为爱国成才教育的专栏,定时更换其中的内容,学生和老师们在课余时间看专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心灵自然荡涤,思想必然升华。优化学校人际环境,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发挥班级环境的熏陶教育,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文化氛围等。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会使师生们相处更加融洽,人人讲礼貌,事事讲文明,会增加学生的愉悦感、自豪感,有益于校园文明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体现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应结合重大事件、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月系列活动。要在活动中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现代社会各类纪念日、宣传日(周、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精心策划、积极开展各类熏陶学生、启迪学生锻炼的学生主题活动, 形成寓教于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历史文化的育人活动链,推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