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甘宁根据地的苏维埃运动回忆

陕甘宁根据地的苏维埃运动回忆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神木县苏维埃政府在一九三四年十月成立,现任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王恩惠部长,就是当时县政府的副主席。一九三四年冬天,神府苏维埃区域实行了分配土地。一九三四年这一年,是神府苏维埃区的黄金时代,是大大发展和胜利的时期,是在粉碎了敌人两次小围剿后得到的。神府的党粉碎这次“围剿”是走了一段曲折道路的。

陕甘宁根据地的苏维埃运动回忆

神府党怎样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纪略

一、一九三四年春天以后,神府苏维埃区域猛烈发展与扩大着。当时各地群众,都热望我们前去开辟他们的村庄,都要求“随红军”。当开辟苏区的游击队和做地方工作的同志,一到他们村庄附近,群众就自动地派代表前来,邀请去解放他们,并且各办了许多好吃的东西,等着我们的游击队和工作人员。当时,我们的困难不是别的,而是工作人员缺乏,是应接不暇。

到一九三五年春天,神府苏维埃区域扩大到:东至黄河,西至介安堡附近(榆林),南到岔道铺(佳县),北到滩坝、黄甫(府谷),东西宽一百五十里,南北长四百里,人口在十四万以上。神木县苏维埃政府在一九三四年十月成立,现任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王恩惠部长,就是当时县政府的副主席。县、区、乡苏维埃组织都比较健全,赤卫军和少年先锋队的组织,普遍于各乡各村。农村中除党、团(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的组织外,还有雇农农会、贫农团、妇女代表会、儿童团等组织。它们对保卫苏区都起了伟大的作用。

一九三四年冬天,神府苏维埃区域实行了分配土地。获得了土地后的广大贫苦农民的斗争热情大大地提高,各种群众运动蓬蓬勃勃地发展着,男女群众白天晚上放哨站岗。各村都是连接哨,百里外的敌人一出动,附近群众放哨的人高声喊出,其他村的连接哨一村传一村,不上两个小时,就可传遍苏区各个村庄(按敌人出动的方向递喊出)。向区县级负责同志和部队中转信,也用这个办法。当时,消息真是灵通得很!是没有电线的电话。各地组织的游击队等武装,经常到附近敌区袭击和扰乱敌人。尤其是赤卫军和少年先锋队,平时积极担任肃反、警戒、维持社会治安等工作,战时又勇敢地配合红军游击队作战,红旗飘扬,声势浩大。文教工作也很活跃,光神木三区的夜校就有三十五个,妇女都有识字课本,革命歌曲到处都可以听见。

一九三四年这一年,是神府苏维埃区的黄金时代,是大大发展和胜利的时期,是在粉碎了敌人两次小围剿后得到的。

二、神府苏维埃区域的放大和发展,震动了反革命。敌人把这个钉在他们背上的钉子拔掉,从一九三四年冬季就开始了新的围剿——第三次围剿,把兵力有计划地布置在苏区边境,修碉堡,并村庄,编保甲,办“自首”,实行所谓稳扎稳打,步步“围剿”,向中心苏区推进,企图一举消灭红军。一九三五年二月间,敌八十六师动员了三个步兵团、一个骑兵营及一部分民团,开始由神木、府谷、佳县三面向苏区进攻,到处奸淫抢掠、杀人放火。

在这样严重的情况下,党的领导机关怎样进行反“围剿”的工作呢?神府的党粉碎这次“围剿”是走了一段曲折道路的。

在一年多胜利的环境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党的领导人没有发动和组织党员群众进行有系统的反“围剿”斗争,也没有提出正确的政治口号,而采取了与敌人的优势兵力进行孤注一掷的战争,打算一下子就粉碎敌人的“围剿”。

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二日,全部红军游击队四百多人、党政民干部二百以上、赤卫军二千人,集中起来攻击新寨子敌人。这次贸然作战的结果,遭受了严重的失败。红三团参谋长刘鸿飞同志英勇牺牲,军民伤亡很多。这次失败,相当影响了群众的斗争情绪和减弱了红军的力量。没有接受这一次的教训。第二次又发动向瓦窑渠的敌人进行夜间袭击,战争又失败了。

形势是愈来愈严重了。敌人的“围剿”方式更加残酷毒辣,不但编保甲、并村庄、办“自首”,而且在农村中普遍建立了“肃反”小组,建立常备队和预备队,用各种方法瓦解红军。敌人经常“搜剿”,不准并了的村庄烧火(怕老百姓给红军和地方工作同志做饭),一看到烟囱里冒烟,敌人就注意了,就要威胁和拷打这些村庄的老百姓,我们的困难越来越大了。从五月起,苏区差不多全部被敌人占领了。敌人共有四十一个据点,敌人正规部队和所谓常备队“铲共义勇军”等反动武装,约共五千余人。反革命的豪绅、地主等,也都跑回来帮助敌人打我们。神木十三个区、府谷七个区、山西兴县沿河三个区,共二十三个区,到了六、七月间,被敌人占去了十八个区,人口约十万——十万人民又回到豪绅、地主的残暴统治下,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被敌杀害的老百姓和党团工作人员,数目很大,革命力量遭到了极大的损失。

是什么原因使苏区遭到这样大的损失呢?

回忆起来,主要是因为党的领导在政治上不了解革命胜利必须经过长期的、曲折的、艰苦的斗争,也不了解敌我力量上升下降的曲折变动的规律,因而起先过分夸大我们的力量,轻视敌人的力量,认为革命会一直胜利下去,没有估计到敌人还会有新的“围剿”到来,也就没有反“围剿”的准备工作,到敌人大举“围剿”的事实,否定了自己的错误认识时,又夸大了敌人的力量,认为我们一点力量也没有,在敌人面前表现软弱,在军事上起先是倾其所有力量,作孤注一掷的冒险。打了几个硬仗失败后,就缩编红军,掩藏枪支,分散躲避。而不懂得在敌人大举进攻占领中心苏区时,寻找敌人的弱点,集中红军主力,消灭一股或数股,并派游击队深入到白区开展新的游击区,以粉碎敌人“围剿”。

回忆到这一段,对我们是有很大教育意义的。瓦窑渠战斗后,工委决定红三团分散行动,主要是党政工作人员完全配合部队行动。一月以后,党的工作委员会和红三团的名义,也就无形中取消了,原因说是神府区不易恢复。——取消了党的领导,还能有战斗的胜利吗?但,为时不久,各种混乱的思想,如主张到山西创造苏区的,主张到蒙古去隐蔽的,一心依靠陕北特委派红廿六军到神府解围的,都在事实面前碰了壁,大家感觉到神府苏区是宝贵的。自力更生的思想有了,也有了坚持的信心。八月中旬,工委会正式成立了,红军也集中行动,统一指挥。(www.xing528.com)

有了党的领导,一方面坚持了中心苏区的工作,一方面也加强了边界工作向外发展,以恢复老苏区。在农村中与敌人的“肃反”小组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形势逐渐地改变过来。

不管是一九三四年的胜利发展和一九三五年反“围剿”的斗争逐渐胜利,都是建筑在党与群众密切联系这个原则的基础上。群众拥护党和红军的热情,真是语言难以形容。

一九三四年时,红军粉碎敌人两次“围剿”,大大小小打了不少的仗。当群众看到我军有伤员运下来,他们都流了泪。说:这是为了咱们才受伤的啊!我军驻地,常有群众从几十里外的村庄跑来,把敌人兵力、驻地讲得清清楚楚。一九三五年夏秋,敌人虽然把大部苏区占领了,并编起保甲,实行残酷镇压,强迫自首。当时群众绝大多数是“明降暗不降”“白降夜不降”,仍然不顾一切牺牲,诚心诚意地拥护红军,帮助我们。我记得神木三区、四区和佳芦等区的群众,有的在敌人并村、编保甲后,在集中村庄里把饭做好送到野外的山窑子里或石坡里,有的甚至把做饭的锅和柴、米、面暗藏在野外,等夜间游击队和工作人员到了,自动做饭。

这些事实,说明了苏区的群众,与党和红军已经有了血肉不可分割的关系。群众千方百计地给红军做侦探、放哨、送饭、打击敌人。一九三五年夏末,佳芦县马家沟的群众,配合红军三支队,杀死敌人几个骑兵,得了短枪二支。神木二区刘家峁村刘崇德,看见一个敌人因有病走不动,掉队在后面,他就在坟上拔起一条丧棒作武器,打死敌人,带枪投奔红军。

所以有了党的坚强的统一领导,紧紧地依靠着群众,在一九三五年秋天,神府苏区完全变为游击区域。但是,国民党消灭红军的打算,完全成为梦想。

游击队坚持下来了。到一九三六年,由于刘志丹同志等带领的陕北红军不断获得的伟大胜利,并积极向横山、榆林一带敌区进攻,使“围剿”神府苏区的八十六师,不得不陆续向西开去,苏区的敌人留下的不多了,群众反“围剿”的斗争开展了,经常封锁敌人,使敌人摸不着红军的动向。同时,中央派往神府的干部,如张秀山同志(现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长)等也都上来了,大大鼓舞了苏区军民的斗志。红三团开始向敌人进攻。

一九三六年一月八日起,红三团连续打了几次胜仗,把苏区内驻的敌人,都打得动摇了,不敢轻易离开驻地外出。苏区恢复了一部分。到三月底,刘志丹、宋任穷同志带领红廿八军,经过佳县白区,到了神府苏区,三月二十一日在杨家墕一仗,消灭了八十六师两个连,红三团也配合了这次战斗,把零散逃窜的敌人都活捉了。杨家墕战斗后,敌军残部由苏区据点都逃回高家堡和神木县。前后经过一年,敌人第三次“围剿”完全失败了。

我记得在陈家坪开欢迎并庆祝红二十八军胜利大会上,群众送给他们的慰劳品和粮食,堆积如山。有些群众跑了几百里路,来看他们时刻想望着的刘志丹同志。

三、神府苏维埃运动中,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坚持游击战争。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走过一大段弯路。但是党终于在实际斗争中聪明起来了,紧紧依靠了群众,最后取得了反“围剿”的伟大胜利。此后,又粉碎了敌人第四次“围剿”,红军空前壮大,苏区也扩大了。在抗日战争中,神府区是陕甘宁民主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成为我晋西北八路军的稳固的后方。在支援战争、培养干部等方面,出了很大的力量。

回忆过去神府党领导苏维埃运动的斗争历史,特别是粉碎敌人三次“围剿”的这一段,我就再说一遍:党在任何时候,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党的领导骨干,必须在革命斗争中,会学习,懂得学习,像毛主席教导我们的:在革命斗争中学习总结敌我斗争中的经验教训,以提高我们。在实际斗争的行动中学会一套斗争的本领,以领会党的路线,党的政策,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

(武开章,《群众日报》1951年7月21日第二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