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法概论:工业化过程中的权利义务调整

工业法概论:工业化过程中的权利义务调整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工业法以调整工业化活动为基本对象凡是一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进行的各类涉及法律上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均属于工业法的调整对象。它涵盖了与工业化活动有关的一切法律,包括工业行政法律、工业劳动法律、工业犯罪法律等实体法律,以及与之有关的工业行政诉讼法律、工业民事诉讼法律、工业刑事诉讼法律等。从法律体系中,将工业法单列出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工业法概论:工业化过程中的权利义务调整

工业法是指调整基于工业化活动所发生的各类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工业法以调整工业化活动为基本对象

凡是一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进行的各类涉及法律上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均属于工业法的调整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法是国内法。它涵盖了与工业化活动有关的一切法律,包括工业行政法律、工业劳动法律、工业犯罪法律等实体法律,以及与之有关的工业行政诉讼法律、工业民事诉讼法律、工业刑事诉讼法律等。因此,工业法不是以调整某一种单一性质的法律关系为对象的法律制度,而是以调整一种社会活动形成的集合法律关系为对象的法律制度。工业法律制度将散见于现行各种法律制度中有关工业活动的内容综合起来,以规范和保障工业化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协调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各方面关系,有效应对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推动工业化和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富强的工业化国家而努力。

从法律体系中,将工业法单列出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一,法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工业化发展也具有长期性特点,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工业化发展问题,有助于解决我国长期依赖产业政策而导致的宏观决策变动性较大,不利于工业化发展的稳定性的问题。其二,运用统一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工业化活动,可以避免政策的强制力不足和政出多门、反复无常、部门和地方利益至上等问题,有助于国家从宏观层面全面规划和推动工业化的实施。同时,还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和路径改善工业化发展决策过程中民主参与不足的问题。其三,可以协调与工业化有关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修改,避免单方面、个别领域的逐个立法造成的顾此失彼现象,消解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在工业化发展的导向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防止 “先污染,后治理”等问题的重演。其四,有助于发现和总结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和提炼有助于工业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措施手段,满足工业化全面发展的需要,引导工业化的健康发展。

(二)工业法是有关工业化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工业法不是与其他法律部门截然不同的另外一个单独的法律部门,它是法律对工业化活动进行全面调整和综合保障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诉讼法等各个法律部门,只要涉及对工业化活动的规范,均属于工业法的范畴。由于我国没有类似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以下简称 《农业法》)一样单独的工业法律,即使将来制定了专项的工业法,广义的工业法的内容也不会局限于专项立法中的内容,而是由各个法律部门中有关工业化和工业活动的各项规范综合起来构成的一个整体。(www.xing528.com)

(三)工业法是兼具公法和私法特征的法律部门

工业化涉及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也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劳动等各个方面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工业法的调整也相应地采用公法和私法两类法律类型的方法进行调整。其中,既有运用国家权力对工业化活动进行强行干预的问题,如国家对工业化发展的宏观调控;也有赋权法律关系主体自主决定的问题。

(四)工业法既包括实体法的内容也包括程序法的内容

法律对工业化问题的调整,既包括从实体权利义务角度进行调整,也包括调整的手段、方法和形式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国家公权介入的问题,更是要求公权行使的程序规范;同时,由于工业化往往涉及科学技术、公共利益、平衡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在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等方面,均有其特殊的规定和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