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即字后是否需要冒号?—出版笔记

即字后是否需要冒号?—出版笔记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因此,例句中“不同的风格”后面的逗号须改为冒号,不可“排长”指挥“连长”。总说的冒号由“即”字引领,删去冒号的话,这个句子就会犯下如同例句一样混淆层次、逗号统领分号的错误。他认为“即”字后要补一个冒号,因为后跟带分号的并列分句,不用冒号分隔开来,全句的结构关系便错乱了。

即字后是否需要冒号?—出版笔记

根据《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中关于冒号的定义,冒号是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其基本用法之一是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提示下文。

那么,在这段被检查的文字中,笔者认为“即”字后的冒号起到的就是提示下文的作用。冒号后提示的下文是由用分号隔开的两个句内使用了逗号的具有并列关系的分句组成,基本句式是“一方面要加大……,加大……;另一方面要……,对……”。所以,笔者认为在这里起提示下文作用的冒号是不能删去的,如果删除,整个句子的结构关系便错乱了。

现代汉语复句中,有一种复句被称为总分复句。总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构成的。总说与分说之间大多是顺承关系,分说的分句之间大多是并列关系。如:

(2)有人做过实验:逐个辨认不成词句的汉字,每分钟辨认100个左右;整体辨认组成词句的汉字,每分钟可以达300个左右。

(3)气质有多种多样:如有的人性格开朗,风度潇洒大方,气质表现为聪慧;有的人性格沉稳,风度温文尔雅,气质表现为高洁;有的人性格直爽,风度豪放雄健,气质表现为粗犷;有的人性格温柔,风度秀丽端庄,气质表现为恬静……

上述(2)(3)例取自苏培成著《怎样使用标点符号》(增订本)一书。使用冒号的话,例句(2)(3)总分复句的层次与关系是清晰的,冒号前是总说,冒号后是分说,冒号的概括范围一直持续到最后一个分句的句末。苏先生认为,如果把两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就会混淆句内点号的层次。[1]下面这个例句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4)三首小诗有着不同的风格,《小溪》像俄罗斯风景画一般宁静;《生与死》充满哲学意味,对灵魂发出拷问;《街舞》则如阳光男孩,跳动着青春的节奏。

例句(4)“不同的风格”后面用的是逗号,可用它来统领后面三个具有并列关系的分句是力不从心的,整个总分式句子的层次就被混淆了。读者看到的第一个逗号是在第一个分句之前,而逗号的停顿时长明显短于分号,就会以为第一个逗号是第一个分句的句内点号,那么总说的功能就丧失了。(www.xing528.com)

同为句内点号,分号的层次是高于逗号的。在一个总分式的句子中,如果分说部分用了分号,那么总说部分通常用冒号,也可以用句号甚至叹号,就是不能用逗号。因为逗号是不能统领分号的。[2]因此,例句(4)中“不同的风格”后面的逗号须改为冒号,不可“排长”指挥“连长”。

同理,例句(1)中的冒号如果删去,句子就会变为:

“抓大”与“惩小”并用,即一方面要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加大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查处力度;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党风、政风、行风、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整治,对一线的腐败行为严厉查处。

例句(1)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复句,总说后应使用冒号,分说各项间使用分号。总说的冒号由“即”字引领,删去冒号的话,这个句子就会犯下如同例句(4)一样混淆层次、逗号统领分号的错误。

林穗芳在《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错例。

(5)出版物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三多一少”,即贫庸者多,创新者少;拼拼凑凑者多,自成体系者少;粗制滥造者多,精编精选者少。

他认为“即”字后要补一个冒号,因为后跟带分号的并列分句,不用冒号分隔开来,全句的结构关系便错乱了。[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