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冒号的用法限定于即字后来自《出版笔记》

冒号的用法限定于即字后来自《出版笔记》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在冒号和“即”字这样表“就(是)”意思的提示性词语的搭配使用上,编辑和校对人员一定要特别注意:冒号只能用于“即”字后,不能用于“即”字前,且“即”字后的冒号能否删除,一定要根据“即”字后所连接的句子的类型决定。

冒号的用法限定于即字后来自《出版笔记》

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在《缺失的语文课——那些被你轻视的常识2》一书“标点用法指误”部分,特别提醒读者注意,提示性动词中的“即”是“就(是)”的意思,冒号宜用在“即”字后,不宜用在“即”字前。他举了一个例子予以分析说明。

(15)这次评选分四个等级,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认为例句(15)中的“四个等级,即:……”不宜写成“四个等级:即……”。[12]

林穗芳在《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一书中认为,“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示、指出、例如”之类动词都可加冒号,使其具有提示性,以引出宾语。他给出的正例如下:

(16)成品图书的质量标准分为四级,即:优质品、良好品、合格品、不合格品。(新闻出版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林先生认为,例句(16)在“即”字前面用逗号,后面用冒号以提起下文,如果不强调提示,“即”字后的这个冒号也可不用。[13]

“即”字后使用冒号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于各种出版物中,其中不乏编校质检工作遵循的规范性文本。例如:

(17)图书总字数的计算办法,一律以该书的版面字数为准,即:总字数=每行字数×每面行数×总面数。

该例出自《图书质量管理规定》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办法》。

(18)上下引号不配套,即:有上引无下引或有下引无上引,单双引混用,上下引一顺,等等。

该例出自《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修订版)。

(19)由于作家们使用语言时既遵循着共同语语法,也受各自方言和个人爱好、习惯的影响,因此,共同语语法的规范只能是表现在他们作品中的一般用例的规则。用数学公式表示,即: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的全部用例-方言和个人的特有成分=共同语语法规范。[14]

该例出自《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第五版)。原文将“即:”后的文字公式另段起排了,但表示的意思是一致的。

(20)这项用法是从“也”的基本用法引申出来的,即:你说了我当然知道,你不说我也知道。[15]

该例出自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

(21)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同12亿多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非洲,坚持做到“五不”,即: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资中谋取政治私利。[16]

该例出自《人民日报》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在二〇一八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例句(15)至(21)中“即”字后的冒号删去,只是这样改动的话,原句“即”字后所具有的提示性功能的强调意味就没有了。

总之,在冒号和“即”字这样表“就(是)”意思的提示性词语的搭配使用上,编辑和校对人员一定要特别注意:冒号只能用于“即”字后,不能用于“即”字前,且“即”字后的冒号能否删除,一定要根据“即”字后所连接的句子的类型决定。一般来说,如果“即”字后冒号提起的下文是由分号隔开的具有明确层级的几个分句组成,删除冒号会导致句子层级关系混乱,那么“即”字后的冒号就不能删除,这也就是本文开始引出的例句(1)中,为什么“即”字后的冒号不能删除的理据。而类似例句(1)这样由“即:”提起,下文中含有几个分句的复句,在2021年出版的党史学习教材《中国共产党简史》中也有用例。如:

(22)大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7]

(23)“八个明确”,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18](www.xing528.com)

这再次说明,在含有分号的总分复句中,“即”字后的冒号起着分清整个句子层级关系的重要作用,绝非可有可无的,千万不可妄删妄改。如果“即”字后的冒号提起的下文是个简单句,那么冒号是可以删除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冒号所具有的提示性强调功用就丧失了。

【注释】

[1]苏培成.怎样使用标点符号:增订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7:100-101.

[2]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规范汉语大学堂4:标点符号用法点津[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13-14.

[3]林穗芳.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54.

[4]林穗芳.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54.

[5]黎洪波,利来友.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M].5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75.

[6]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58.

[7]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62.

[8]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标点符号用法》解读[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2:53.

[9]李明清,李红彦.出版物常见编校差错实例分析[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16:265-266.

[10]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出版物编校差错解析[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21:191-192.

[11]罗月花.图书编校质量例证分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115.

[12]杜永道.缺失的语文课:那些被你轻视的常识2[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214-215.

[13]林穗芳.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54.

[14]黎洪波,利来友.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M].5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55.

[1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96.

[16]习近平.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在二〇一八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J].人民日报,2018-09-04.

[17]《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82.

[18]《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66-4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