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会展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调查结果

我国会展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调查结果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世纪初,我国加入WTO,会展业对外开放,特别是2004年商务部出台《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对外资企业独立办展权放开后,包括慕尼黑展览、法兰克福展览、汉诺威展览、科隆展览、励展博览、VNU欧洲展览集团等一大批国际会展巨头通过设立办事处或代理机构、与中方合作办展、合资、独资、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进入我国市场。目前在非政府主导的商业展市场,已属于充分竞争的市场。

我国会展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调查结果

由于我国会展发展历史时间短、国家对会展实施审批制、行业管理体制等因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各级贸促会系统单位、政府或相关部门和组织、国有企业等是我国会展举办的主体力量,具有很强的行政主导、非市场化特征。

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20世纪90年代,一些外资、协会/商会、民营等组展单位开始涌现,办展主体逐步呈现多元化。21世纪初,我国加入WTO,会展业对外开放,特别是2004年商务部出台《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对外资企业独立办展权放开后,包括慕尼黑展览、法兰克福展览、汉诺威展览、科隆展览、励展博览、VNU欧洲展览集团等一大批国际会展巨头通过设立办事处或代理机构、与中方合作办展、合资、独资、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进入我国市场。

外资会展企业为我国会展行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引入了一批国际知名的展览会,促进了办展主体的多样化以及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显著提高,为我国会展业注入了新活力,但同时也对中国会展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国内会展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对于国内民营会展企业来说更为不易,需要在与拥有体制、资源等优势的政府或国有背景会展企业以及拥有资本、管理、品牌、国际资源等优势的外资会展企业的双重夹击中生存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并成为全球生产制造中心,各地产业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相继成功举办,我国国际形象不断提升,国家也取消了国内展行政审批。在这些因素促进下,我国会展业迎来高速发展时期,主要市场区域从沿海发达地区逐渐渗透到内陆地区,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各类办展主体迅速发展,形成了政府或相关部门、协会/商会、国有会展企业、民营会展企业、中外合资会展企业、外商独资会展企业、外国会展企业等多方主体办展的格局。(www.xing528.com)

目前在非政府主导的商业展市场,已属于充分竞争的市场。而对于政府展,随着政府监管方式的转变和放权,也将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比如近年,武汉光博会、绵阳科博会、亚欧博览会、沈阳制博会等一些政府展会项目通过服务外包方式实现了市场化改革实践。

根据贸促会《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4)》,2014年国内组展单位按性质可划分为国内企业、行业协会、党政机关和外资企业四大类,分别有1 226个、307个、189个和79个,分别占全国组展单位总数量的66%、17%、10%和4%;分别主办会展数量2 121个、386个、239个和193个,分别占全国组展单位办展总数量的71%、13%、8%和6%;分别主办会展面积5 902万平方米、1 352万平方米、1 036万平方米和777万平方米,分别占全国组展单位办展总面积的64%、15%、11%和8%。虽然外资组展单位机构数量和办展面积分别只占到全国总量的4%和8%,但其普遍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办展规模大,展会影响力显著,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国际性品牌展会市场的优势突出,代表性企业包括励展博览集团、亚洲博闻、法兰克福展览、汉诺威米兰展览、慕尼黑展览、杜塞尔多夫展览等。政府及国有企业组展单位资本实力较为雄厚,资源丰富,品牌展会历史悠久,影响力大,其在政府大展、相关产业大展、出展等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性单位包括中国贸促会、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公司、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等。民营会展企业数量众多,但形成集团化、规模化、跨区域经营的较少,展会品牌影响力较低。近年部分细分行业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民营企业或展会很多都先后被外资会展企业强势并购纳入旗下,其中也有一些企业凭借市场化经营机制、特色化发展战略、本土化经营等优势通过自主发展不断壮大,并脱颖而出成为民营优势会展企业的代表,在行业内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