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巧比妙喻,教育梁惠王,令人回味无穷

孟子巧比妙喻,教育梁惠王,令人回味无穷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中有一则小故事,讲的是孟子巧比妙喻,教育梁惠王的事,令人回味无穷。梁惠王连连点头,从孟子的比喻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孟子通过这个比喻告诫梁惠王: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在数量上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逃跑,以醒悟梁惠王。

孟子巧比妙喻,教育梁惠王,令人回味无穷

巧比妙喻,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比喻某种道理,为教育者常用。

有人说,比喻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的确,比喻明理有着神奇的诱发力,因为它能把精辟论述与摹形拟象的描绘揉合成一体,用人们的已知触发未知,用浅显揭示深邃,言理之深蕴,使道理更加形象化,通俗化。不但给人哲理上的启迪,而且给人艺术上的美感。因此,从我国远古时代,人们就很重视喻理教育方法,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这里有两点须注意:

第一,运用比喻,贵在巧妙,特别是巧妙地取物喻人,更新人耳目,给人形象的遐想。毛泽东同志形容地比喻那些“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听来就巧妙至极,令人叹服。

第二,比喻必须得当,思想教育中的比喻,尤其不能忽略思想性和褒贬性。喻之不当或喻之庸俗,都同样达不到预定的教育目的。当然仅有比喻,还不能精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必须将比喻加以升华提高,使之能更清楚完满地阐明观点。

在此,我们为你选择一则范例。

孟子》中有一则小故事,讲的是孟子巧比妙喻,教育梁惠王的事,令人回味无穷。(www.xing528.com)

梁惠王为了掠夺别国的财富,常常把百姓驱上战场。有一天他问孟子:“我对于国家,总算尽心了吧?河内荒年的时候,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河东荒年的时候也是这样。我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象我这样尽心地爱护百姓。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未减少,我的百姓也未增加,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来作比喻吧:打仗的双方,在战鼓一响,兵器一接触以后,一方败了,就丢掉兵器逃跑。假如有的逃了一百步不跑了,有的逃了五十步不跑了。这时候,这个逃了五十步的人就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人,说他胆小怕死,你看对不对呢?”

梁惠王说:“当然不对,那人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但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乘势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个道理,怎么能希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呢?”

梁惠王连连点头,从孟子的比喻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

孟子通过这个比喻告诫梁惠王: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在数量上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逃跑,以醒悟梁惠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