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兴中非铁路:中国标准振兴非洲

复兴中非铁路:中国标准振兴非洲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格拉铁路是安哥拉运输大动脉,曾经是非洲大陆的第一大铁路。在长达27年的安哥拉内战中,本格拉铁路被炸毁。与其他海外铁路项目不同的是,本格拉铁路修复工程全部采用中国标准。据悉,为满足当地经济对铁路运输的迫切需求,全长1344千米的本格拉铁路修复工程采取分段建设、分段通车的运营模式,沿途共修建72个车站,其中一级车站5个。“复活”后的本格拉铁路通体都是“中国制造”,成了中国产品的陈列走廊。

复兴中非铁路:中国标准振兴非洲

2014年7月16日,安哥拉女孩Vumri站在刚刚铺上钢轨的本格拉铁路上,格外兴奋:“下个月我就可以带着妈妈坐火车去卢埃纳看外婆啦!”Vumri是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本格拉铁路卢奥项目部的工人,她的家乡在十多千米外的卢奥,她正和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筑路工人们亲手修筑回家团聚的路。

本格拉铁路是安哥拉运输大动脉,曾经是非洲大陆的第一大铁路。铁路始建于1902年,1929年修到刚果边境。在长达27年的安哥拉内战中,本格拉铁路被炸毁。10年前,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的千余名中国工人千里迢迢来到西非,重新拼接起安哥拉人心中破碎的梦。

2014年8月13日,横贯安哥拉全境、连接赞比亚和刚果(金)的钢铁大动脉——本格拉铁路全线主体工程竣工。“每当一个车站通车时,周边的百姓早早就徒步从几十千米外赶来,就想看一眼火车通过的场景,听一听记忆中的汽笛声。”Vumri说。

与其他海外铁路项目不同的是,本格拉铁路修复工程全部采用中国标准。钢轨、枕木、道砟、机车、车厢、修建车站的所有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全部来自中国。千余名中国项目管理者、技术工人先后带领6万余名安籍工人参与建设

2002年,安哥拉持续27年的内战宣告结束,百废待兴。

因参与修建青藏铁路,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声名鹊起。2004年,安哥拉重建办公室慕名找上门来。次年,1000多名施工精英抵达西非。尽管居无定所、缺水少电、疾病困扰、语言不通,他们还是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罗安达铁路150千米的修建任务。2007年8月,安哥拉政府主动与二十局集团签订了总长近2000千米的罗安达和本格拉两条铁路重建工程合同。

当时,葡萄牙、巴西等多国公司都在竞争这份重建工程合同。“他们的造价、工期是我们的3倍。”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安哥拉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刘峰说,“我们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设,设计方案更符合安哥拉经济发展需求,工程所需的原材料、技术都源自中国,分段施工方案大大缩短工期,造价更合理。”

据悉,为满足当地经济对铁路运输的迫切需求,全长1344千米的本格拉铁路修复工程采取分段建设、分段通车的运营模式,沿途共修建72个车站,其中一级车站5个。中国设计的新车站,融入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现代思维,不仅考虑了货物和旅客流转方便,还方便与其他交通运输工具接驳。(www.xing528.com)

合同签订后,工地旋即进入大干快上时期。无论是水泥、钢轨等建设物资,还是工作人员的食品、日用品,都需要从中国运输到安哥拉的洛比托港口,再分运到铁路沿线的施工驻地。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仿佛变身为一个国际经销商,把民族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送到大洋彼岸。“复活”后的本格拉铁路通体都是“中国制造”,成了中国产品的陈列走廊。

夕阳时分,58岁的周银顺摸着中国制造的钢轨、踩着中国砂石铺就的路基、望着中国通信系统发出的信号灯一闪一闪,脸上有心满意足的骄傲,心中却无法抹去小小的遗憾。

“要不是接受采访,我很难走出保障中心物流基地。”2008年4月,酷爱摄影的周银顺来到安哥拉,曾经许诺多拍一些风景照片,回去给一辈子没走出过甘肃的老婆看一看。“我来这里6年了,只去过5次罗安达、本格拉的超市。”周银顺在保障中心物流基地负责入库、出库的资料核查记录工作,施工材料、零部件都是他一一发出的。建设者把它们组合成这条横跨东西部安哥拉的铁路线,他居然是第一次看到。

“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离别了天山千里雪/但见那东海呀万顷浪……”

每天清晨,项目部都会播放这首《铁道兵志在四方》,与其说是早上叫醒,不如说天天提醒,他们曾经是“铁道兵”。

自打18岁起,张选就每天跟着喇叭吟唱。这歌声伴着他征服“青藏铁路”的冻土层,带着他实现京沪高铁的卓越,却无法让他抹去安哥拉痛彻心扉的遗憾。“当老母亲去世时,我还傻傻地,在非洲调配运输物资,还为在这里开展中安员工劳动竞赛而激动。”作为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当火车驶过本格拉,开向万博时,他哭了。

(作者:于宛尼;选自《工人日报》2014年8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