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导效能的概念及其关联要素

领导效能的概念及其关联要素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领导效能的概念1.领导效能的含义效能是效果和能力的统一。再次,领导目标是评价领导效能的尺度。因此它是领导效能最本质的体现。这些主客观条件直接影响领导主体能力的发挥,进而对领导效能产生重要影响。领导目标、领导效果和领导的主客观条件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领导效能这一综合体。领导效能与三个要素构成函数关系。这是提高领导用人效能的基本思路。

领导效能的概念及其关联要素

(一)领导效能的概念

1.领导效能的含义

效能是效果和能力的统一。能力是通过效果显现出来的,特定的效果必由特定的行为所产生,特定的行为以特定的目标为前提。因此,领导效能就是领导者或领导班子在实现特定的领导目标过程中所获得的领导效果,及由此而体现的领导能力的综合表现。

2.构成领导效能的要素

(1)领导目标:领导目标对检验领导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首先,领导目标具有指向作用。其次,通过领导目标可以协调并推进领导工作的开展。再次,领导目标是评价领导效能的尺度。因此,领导目标是整个领导工作的中心,是检验领导效能最根本的要素。

(2)领导效果:领导效果是领导行为引起的组织状态、组织环境和组织关系的有效变化,其优劣直接体现了领导效能的高低,因此领导效果自然成为领导效能的直接要素。一般说来,领导效果需通过领导效率和领导效益两个指标来反映。

所谓领导效率是指领导者和领导集体在单位时间内实现领导目标(或任务)的具体数量和质量指标(或绩效)。用公式表示为:

领导效率=实现目标总量/所需时间×100%

它是以数量来分析领导效能的重要手段。

所谓领导效益是指领导行为所带来的客观价值(产出)与实施领导行为的总体投入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领导效益=领导行为的客观价值(产生)/实施领导行为的总投入×100%

领导效益的根本要求就是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产出。因此它是领导效能最本质的体现。

3.领导的主客观条件

领导工作的主客观条件对领导效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领导的主观条件主要是指领导者个体素质和具有特定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等)的领导班子的系统功能。客观条件主要是指领导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等方面)。这些主客观条件直接影响领导主体能力的发挥,进而对领导效能产生重要影响。

领导目标、领导效果和领导的主客观条件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领导效能这一综合体。领导效能与三个要素构成函数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领导效能=“领导目标·领导效果·领导主客观条件”

(二)领导效能的内容

领导效能作为领导活动结果的体现,因领导活动作用的方位、环节的不同,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内容,主要有:

1.时间效能

领导的时间效能是领导效能在领导者(包括领导班子)对时间运筹方面的具体体现。即领导者掌握、运筹和利用时间的效果和能力。

(1)强烈的时间观念是领导者时间效能的根本表现。首先,作为现代领导者必须具有紧迫的时代感。就是必须清楚目前所处时代的特征,了解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其次,作为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强烈的时效观。必须懂得要争分夺秒,具有“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财富”的时效观念。

(2)高超的时间运筹技巧是现代领导者时间效能的具体内涵。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合理有效地运筹时间。

时间效能一般通过诸如效率、速度等与时间有关的指标来衡量。

2.用人效能

领导的用人效能就是领导者在选贤任能,合理使用人才方面的行为效果和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人唯贤:这是领导者用人指导思想的根本表现,是领导用人效能的基本思想保证。绝不能任人唯亲。(www.xing528.com)

(2)知人善任:根据不同管理能级和各种不同管理岗位的要求,配备相适应的人才,做到知人善任,使岗位能级与人才能级相对应,是提高领导用人效能的基础。

(3)健全的用人制度:包括人才的考核、选拔和使用制度,是提高用人效能的制度保证。

(4)识才、爱才:正确地识别人才和爱护人才是领导者用人效能的重要作风。

(5)扬长避短:领导者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做到人才互补,发挥整体效能。这是提高领导用人效能的基本思路。

3.管理效能

领导的管理效能是领导者在对组织系统(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时而表现出的行为能力和工作效果。其中最主要的是领导者对整个组织的方向目标、大政方针的宏观决策的正确性。领导的管理效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而需要通过综合指标(效率和效益)来表现。

4.职责效能

领导的职责效能是指领导者在履行其职责(包括调查研究、科学决策、选贤任能、思想工作、检查总结等)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能力和工作效果。它是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重要表现,领导者能否出色地履行其职责并成功地处理与其职责相关的问题,对其下属职责的履行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认真履行职责的领导者所领导的组织必然是个职责分明、办事有序、协调一致的组织。

5.贡献效能

领导的贡献效能是领导者领导行为能力和领导活动全过程的整体效果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领导者个体的贡献效能;二是领导集体的整体贡献效能。领导者的一切行为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组织目标(领导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因此,领导效能最本质的就是领导的贡献效能。

(三)领导效能的意义

领导效能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推动领导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对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整个领导工作的成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促使领导者自觉地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

领导效能是领导行为的最终结果,是领导水平的最终体现。一个高效的领导者需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素质,需要掌握科学的领导理论和相应的专业知识,需要具备丰富的领导经验,灵活而科学地运用各种领导艺术。总之,需要有高超的领导水平。因此,要获得满意的领导效能,就要求领导者必须自觉地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

领导效能作为一种强大的动力,能够推动领导者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一方面,领导者通过领导实践活动获得领导效能,实现领导目标,必然给组织带来效益,也就必然对领导者产生激励和鼓舞。另一方面,随着领导效能的不断实现,领导者可以随时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不断使领导活动获得新成就。

2.促使领导者自始至终从效能出发

领导活动是通过领导者指挥、引导其组织成员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过程。因此,整个领导活动必须自始至终地从实现领导目标的效能出发。

(1)领导决策要从效能出发。任何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领导目标的实现,也就是领导效能的获得。离开领导效能这一点,领导的一切决策都将是毫无意义的。

(2)领导效能是组织设计、选贤任能的根本标准依据。任何部门的设置、任何人员的配备,都要有利于组织总体效能的提高。符合这一标准的领导者就应积极支持,否则就要坚决予以调整。

3.领导效能是领导工作中协调控制、检查总结的总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协调组织部门和成员的关系,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及时解决组织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已成为现代领导者的经常性工作。

4.领导效能是衡量一切领导活动成效的综合尺度

(1)领导效能是评价领导活动的客观标准。领导效能的获得体现了领导目标的实现,因此,领导效能就成为评价领导工作的成功与否、成就大小的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

(2)领导效能是体现领导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是衡量领导效能综合性很强的尺度。领导作风、工作态度仅反映领导者的某一侧面,属于领导效能的单项指标;领导效能的综合指标,应是能够反映领导活动的全过程和领导能力各方面的综合性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