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政效能的基本要素

行政效能的基本要素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能力是实现行政效能的基础,缺乏能力的政府和行政机关,无任何效能可言。行政效率要求在同等情况下,行政过程尽可能短,费用尽可能低,行政效率要求行政机关关注成本。如上,行政效能既强调了行政效率的内容,还强调了治理能力以及创造的业绩。衡量行政效能的标志包括:①组织的合理程度。

行政效能的基本要素

行政效能建设,这是一场由西方各国相继掀起,几乎席卷全球的行政改革的浪潮,除了以上演变轨迹外,与世界范围内的行政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信息化使得社会价值趋于多元化,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的传输更为直接和多渠道,也使得民众对于服务的要求更为迅速和便利,这些趋势使得传统官僚组织的等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不再适应管理的新特点。与此同时,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企业,不断改进管理机制、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组织绩效,赢得公众和顾客的好评,给政府等公共部门构成了巨大的改革压力,这是从行政效率到行政效能的外部推动因素。

因而,对于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不能作等同理解,否则无助于概念的清晰界定。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存在明显的区别。首先,行政效率强调政府或行政组织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对于行政过程关注不够。效率是一种比值,不包括价值判断。只要投入与产出达到预期的比例,就可以作出行政效率高低的判断。行政效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是行政效能的一部分。而且,行政效率的评估主要集中于政府或公共组织提供传统公共服务的领域,有的领域可能无法用行政效率来评估。其次,行政效率容易忽视政府治理的更高目的,一个良好的政府拥有高效率仅仅是基本的要求,而实现政府的价值目标才是政府的最高追求。高效率的政府尽管与政府的价值诉求保持了一致,但政府提高效率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公众所享有的福利水平。这也是从西方到我国,行政效能取代行政效率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行政效能就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其管理目标,履行法定职责,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效益、效果的综合体现,包括行政机关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体现出的能力、效率和业绩。强调的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功效与价值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10]具体来讲,行政效能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行政机关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监督控制能力、危机应对能力。能力是实现行政效能的基础,缺乏能力的政府和行政机关,无任何效能可言。(www.xing528.com)

第二,行政效率仍然是行政效能的重要内容。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行政效能。行政效率要求在同等情况下,行政过程尽可能短,费用尽可能低,行政效率要求行政机关关注成本。

第三,符合人民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的业绩。行政目标达成度是行政功能的发挥与既定目标的统一,也就是行政组织的行政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圆满达成行政任务,这就要做出符合人民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的业绩。这里的业绩指的是体现社会发展方向、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业绩,能够经受得住时间、历史和群众的检验。这种业绩应有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不能单靠政府建立业绩指标并进行自我评价。

如上,行政效能既强调了行政效率的内容,还强调了治理能力以及创造的业绩。衡量行政效能的标志包括:①组织的合理程度。组织关系的协调配合以及协同能力;②行政管理流程畅通配合,执行力强,效率高;③综合社会效果的大小,主要判断标准是行政机关是否提供了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④能够及时回应公众的需求,高效解决社会问题,这是对治理能力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