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见不如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初次相遇和友谊的诞生》

《一见不如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初次相遇和友谊的诞生》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老恩格斯意外的是,恩格斯一听到这个安排毫不犹豫就接受了。这次,各怀心思的父子二人达成一致。不了解详情的读者和当时的恩格斯一样困惑,第一次见面,马克思为什么这么不待见恩格斯?好在第一次见面的冷冷淡淡,并没有打翻两人友谊的小船。有趣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就是《神圣家族》,而这本书恰恰是批判曾经造成两人初次会面不顺的鲍威尔兄弟。

《一见不如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初次相遇和友谊的诞生》

从1842 年开始,恩格斯在给《莱茵报》供稿的时候注意到马克思也在上面发文章,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文风都让他遥以马克思为知己。但是,这对被后世视为最坚固的“老铁组合”,会面却是一波三折。恩格斯第一次拜访马克思的时候,是他从柏林返回家乡的途中,不料马克思不在科隆,恩格斯在《莱茵报》编辑部受到了赫斯等编辑的热情招待。

返回家乡后,家乡的沉闷和他离开之前没有任何变化,恩格斯心生厌倦。为了避免德国的新思想继续“荼毒”恩格斯的脑袋,老恩格斯决定把他送出国。当时英国的纺织工人大罢工刚刚被资产阶级镇压下去,英国社会普遍流传着不会再发生革命的调调。在老恩格斯看来,英国社会稳定又务实,不像德国流传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祸害”他那个本来就有革命倾向的大儿子。于是,老恩格斯决定把恩格斯安排到他和合作伙伴在曼彻斯特开的公司工作,希望他能在繁忙的业务中打消各种混世魔王似的念头。让老恩格斯意外的是,恩格斯一听到这个安排毫不犹豫就接受了。老恩格斯不知道的是,恩格斯并非对大公司的工作感兴趣,而是沉闷的家乡生活本来就让他对英国这个工业文明兴盛发展的“远方”充满向往。这次,各怀心思的父子二人达成一致。

1842 年11 月底,恩格斯动身前往英国。但是想到自己到了英国后,再去拜访马克思就比现在难多了,至今还没见过这位偶像呢,于是他决定绕路再去一次科隆。好在这次在《莱茵报》编辑部见到马克思了。

第二次拜访虽然成功见到马克思,但是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来访特别冷淡,这与恩格斯的热情期待显得落差很大。不了解详情的读者和当时的恩格斯一样困惑,第一次见面,马克思为什么这么不待见恩格斯?(www.xing528.com)

这就得说一下另一对“老铁组合”——鲍威尔兄弟了。埃德加尔·鲍威尔和布鲁诺·鲍威尔两兄弟都是“博士俱乐部”的成员,和马克思交往频繁。鲍威尔兄弟俩和马克思在《莱茵报》的办刊主旨问题上分歧巨大。鲍威尔兄弟俩主张报纸应该主要宣传无神论,立场坚定的马克思坚决反对这种不温不火的立意,革命者的报纸就应该名副其实地宣传革命主张、反对专制制度,不可调和的意见分歧让马克思和鲍威尔兄弟吵得不欢而散。而恩格斯和鲍威尔兄弟同样交往密切,尤其和埃德加尔·鲍威尔是挚友。那时的马克思虽然没有见过恩格斯,但是对他们的情况已有耳闻,所以当看到恩格斯出现在面前时,马克思猜测恩格斯是来当“故人”的说客,心里难免不舒服。一交谈,发现性情耿直的两人讨论起问题来基本主张和立场都是一致的,但是一涉及鲍威尔兄弟的问题就疙疙瘩瘩。

我们站在恩格斯的立场上也不难理解这个尴尬的会面现场。因为恩格斯那时候还没有彻底想清楚鲍威尔兄弟的主张缺陷。好在第一次见面的冷冷淡淡,并没有打翻两人友谊的小船。两个革命的学术青年虽然心里都有点小疙瘩,但依然约定继续以文会友,恩格斯继续担任《莱茵报》的通讯员。两人在你来我往发表的文章中明了彼此高度一致的政治主张和信念追求,通过不同的道路变革了世界观而走上了同一条道路。有趣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就是《神圣家族》,而这本书恰恰是批判曾经造成两人初次会面不顺的鲍威尔兄弟。下一章我们再详细说说《神圣家族》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