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债券核算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

债券核算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折价时,以实际利息减债券面值利息作为债券折价的分摊数额。于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付息两次。因发行时市场利率为8%,企业溢价发行,共收款104055元。因发行时市场利率为10%,共收款96139元,企业折价发行3861元。2014年1月1日还本付息。

债券核算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

1)一般公司债券

企业为了核算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应设置“应付债券”账户,该账户下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和“应计利息”等明细账。

无论是按面值发行,还是溢价或折价发行,均按债券面值计入“应付债券——面值”明细账,实际收到的价款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债券上的应计利息,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按期预提。企业发行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应付利息,计入“应付债券——应计利息”账户;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利息通过“应付利息”账户核算。

企业发行债券,要发生一定的发行费用。债券发行费是指与债券发行直接有关的费用,一般包括债券承销费、印刷费、律师费、发行手续费及其他直接费用等,属于借款费用中的辅助费用,在构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期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予以资本化,之后发生的予以费用化。

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专项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其利息在所购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予以资本化,其他发生的予以费用化。

(1)债券平价发行的会计处理

【例10-1】 甲公司2015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3年期债券,面值100000元,年利率为5%,每年年初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用于购建固定资产,不足部分以自由资金解决。该项固定资产的购建以出包方式进行,共支付工程款110000元。固定资产于2017年3月1日竣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根据以上资料,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①2015年1月1日发行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②2015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利息时:

资本化利息=100000×5%=5000(元)

借:在建工程5000

贷:应付利息5000

③2016年1月1日支付债券利息:

借:应付利息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④2016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利息时:

资本化利息=100000×5%=5000(元)

借:在建工程5000

贷:应付利息5000

⑤2017年1月1日支付债券利息:

借:应付利息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⑥2017年3月1日确认债券利息时:

资本化利息=100000×5%×2/12=833.33

借:在建工程833.33

贷:应付利息833.33

⑦付工程款并结转固定资产成本:

借:在建工程110000

贷:银行存款110000

固定资产成本=110000+5000+5000+833.33=120833.33

借:固定资产120833.33

贷:在建工程120833.33

⑧2017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利息:

费用化利息=100000×5%×10/12=4166.67

借:财务费用4166.67

贷:应计利息4166.67

⑨2018年1月1日还本付息:

借: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应付利息5000

贷:银行存款105000

(2)溢价发行债券的利息与溢折价摊销的会计处理

债券溢折价的摊销方法通常有直线摊销法和实际利率摊销法两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摊销法。

实际利率摊销法是以应付债券的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出实际利息,即利息费用。溢价时,以债券面值利息减实际利息的差额作为债券溢价的分摊数额。折价时,以实际利息减债券面值利息作为债券折价的分摊数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利息费用=期初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应付利息=应付债券的面值×债券票面利率

溢价每期利息调整摊销金额=应计利息-实际利息费用

折价每期利息调整摊销金额=实际利息费用-应计利息

【例10-2】 甲公司为筹集资金,于2011年1月1日发行5年期、票面利率为9%、总面值100000元的长期债券。于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付息两次。因发行时市场利率为8%,企业溢价发行,共收款104055元。该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①2011年1月1日发行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104055

贷: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利息调整4055

②各期利息摊销如表10-1所示。

表10-1 企业债券溢价摊销表(实际利率法) 单位:元

2011年7月1日溢价摊销的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4162.20(www.xing528.com)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37.80

贷:应付利息4500

2011年7月1日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4500

贷:银行存款4500

2011年12月31日溢价摊销的分录如下(其余各期相同):

借:财务费用4148.69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51.31

贷:应付利息4500

【例10-3】 甲公司为了筹集流动资金,于2011年1月1日发行5年期、票面利率为9%、总面值100000元的长期债券。于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付息两次。因发行时市场利率为10%,共收款96139元,企业折价发行3861元。该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①2011年1月1日发行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96139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861

贷: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②各期利息摊销如表10-2所示。

表10-2 企业债券溢价摊销表(实际利率法) 单位:元

2011年7月1日折价摊销的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4806.95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06.95

应付利息4500

2011年7月1日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4500

贷:银行存款4500

2011年12月31日折价摊销的分录(其余各期相同):

借:财务费用4822.30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22.30

应付利息4500

(3)应付债券到期偿还的会计处理

企业发行债券之后,应按约定的时间和条件偿还债券本金和尚未支付的利息。具体会计处理按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和一次还本分期付息两种方式。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时,借记“应付债券——面值”“应付债券——应计利息”,贷记“银行存款”;采用一次还本分次付息时,借记“应付债券——面值”“应付利息”,贷记“银行存款”。

【例10-4】 甲公司2011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3年期债券,总面值100000元,年利率为5%,到期一次还本付息。2014年1月1日还本付息。甲公司会计分录如下:

①甲公司2011年1月1日发行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②2011年12月31日计提债券利息:

借:财务费用5000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5000

③2012年和2013年12月31日计提债券利息会计处理同上。

④2014年1月1日还本付息时:

借: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应计利息15000

贷:银行存款115000

【例10-5】 沿用【例10-3】中债券到期还本付息,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应付利息4500

贷:银行存款104500

2)可转换债券

(1)可转换债券含义

可转换债券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可以按规定的价格或比例转换为发行企业股票的债券。可转换债券具有债权性和权益性双重性质,对投资者和发行企业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2)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及其会计处理

企业应在“应付债券”账户下设“可转换债券”明细分类账,核算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转换或到期偿还的相关业务。

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分确认为资本公积。

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对负债成分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确定负债成分的初始确认金额;按发行价格总额扣除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分的初始确认金额。具体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债券面值×(P/S,r,n)+利息×(P/A,r,n)(分次付息到期还本)

或=(债券面值+利息)×(P/S,r,n)(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利息调整的金额=债券的面值-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

权益成分公允价值=发行价格总额-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之间按各自的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规定,可转换债券转换为普通股票时,企业应按股票面值作为股本,可转换债券的账面价值与股票面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