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上甘岭战役五要素,助你攻无不克!

揭秘上甘岭战役五要素,助你攻无不克!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主席对上甘岭战役很重视,他认为“什么东西都有个度,要热心打下去,把这个战斗打成一个战役”。“上甘岭战役”——这是毛主席、中央军委定下来的。上甘岭作战发展成战役,毛主席是根据敌我情况下的决心。毛主席总结这个战役的时候说:“今年秋季作战,我取得如此胜利,除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制胜要素。”

揭秘上甘岭战役五要素,助你攻无不克!

毛主席对上甘岭战役很重视,他认为“什么东西都有个度,要热心打下去,把这个战斗打成一个战役”。“上甘岭战役”——这是毛主席、中央军委定下来的。

上甘岭作战发展成战役,毛主席是根据敌我情况下的决心。本来是两个阵地的战斗,此后逐渐发展成战役规模。通过成排、成连、成营地歼灭敌人,达到积小胜为大胜,实际这个战果加起来就是一个大歼灭战。

应该说领会主席的思想有个过程。战役初始,在指挥上,师、军都有些急躁情绪,总想把敌人一巴掌打下去;还有一种情绪,人家都在打胜仗,你把阵地丢了算什么?表面阵地丢了,我们检查;但越检查,上级却越肯定。比如前几天反复争夺过程中,我们说:“把阵地丢了,实在不好交代。”上级答复:“好啊!丢得好啊!”当时我们内心感到实在无法接受。等到我们把美7师打残,打得他狼狈地撤下阵地时才明白上级的作战意图,懂得了“丢得好”的真正含义——阵地丢了,他又来了;来了,我们又敲了;敲了,他又来了;又敲了。这就是45师打残美7师的四个反击过程。上级的意图不是说你“丢了阵地”,而是说你“把敌人牵制住了没有?”这一下子我们倒清醒过来了。在战斗实践中想要很好领会主席的思想并不是那么容易。敌人占住了,阵地丢了,觉得不好受,上级并没有批评“你丢了阵地”,而是考虑“你怎么去反”。事实也是这样,10天的反复争夺,我们牵制了美7师,而总指挥官詹金斯耍了滑头,与美7师一起下阵地,干脆把“铁三角”这仗交给了韩国人去指挥。

这就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断,打运动战是一种断法,但防御战该怎么去断?在上甘岭阵地的防御攻守作战中,我们怎么才能砍掉敌人的“指头”?这还要本着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我揍你一点,就把你这一点完全揍下来。攻防597.9阵地也有主次,并非一下子就都给敲下来。我军集中力量敲了敌人这一点后,其他的阵地就放到第二天、第三天再敲。要打就打狠!所以30日、31日、1日这3天,我们基本上就把上甘岭597.9阵地完全恢复了。这就验证了“不打无准备之仗”。有了战前充分准备,才能保证作战部署的设想得以实现,收复属于我们自己的阵地!就像我们战士所下定的决心——“把血流在597.9高地上是光荣的!”

毛主席总结这个战役的时候说:“今年秋季作战,我取得如此胜利,除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制胜要素。”“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炮火猛烈”,这20个字是对上甘岭战役高度概括性总结。这个仗之所以能打成这个样子,主要就是从战役开始到战役结束,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我们手里头。

当时15军将毛主席的作战指导思想形象地概括为四句话,叫作:积极防御,巩固阵地,消灭与消耗敌人,提高与保存自己。这四句话在那时的各级党委、支部、党小组、干部和战士中都做了普遍性的宣传讨论和教育。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各自制定出作战方案,并且通过几种战法来检验。比如:冷枪冷炮、小部队出击、阵地攻防,等等。部队当时掀起的杀敌立功运动,也推动了作战、构筑工事、战勤、群众工作等各个方面向前进。这不仅解决了“懂得为什么打”,还解决了“敢打、会打”的实际问题。

15军作为一个具体的部队,集中这么大的兵力在这儿打,当然看起来有些被动。但是,部队能够在两个山头之间,一块正面不到4公里,纵深也就是1公里多,算起来总面积不过3.7平方公里,这么一个狭窄的地区,钳制敌人这么大的兵力,是很了不起的!敌人的两个部队——美7师,是美国入朝作战比较老的一个精锐部队;韩2师,是李承晚后期培养起来比较好的一个部队。我们把敌人的这两个部队都打掉在这个阵地上。打下来的有韩9师,还有李承晚的1个编练师,以及韩军第一新兵训练所2、3、5、8联队,将他们耗损在这儿,这个战果是显著的。

志愿军总部对这个作战部队只有一个评价,那就是表扬!

像在战役第一个阶段过程中,我到兵团的时候,首长讲过的那些话,说:“你45师打光了,能够打垮美国的两个师,那就是最大的胜利!”实际就是兵团首长下的决心。

因为当时这个防线,美国只有三个师的机动部队,从西海岸到东海岸一共就三个师:两个美军师、一个韩军师,在日本还有两个师没有敢来。而这么一战,打掉他两个机动师,实际就使敌人没有了后续力量。抓住美军打,让他捉襟见肘,这就是这个大仗的关键。虽然美3师没有来,美40师也没有敢派上用场,而他前面就是韩9师。美军的部署,美3师另有任务,去了铁原;韩8师去了金州那个方向;美40师到了东线,直接去了杨口;东线那地方一般比较吃紧,于是只能用美25师来换防。美25师从15日开始接替,到18日才接替了全部阵地,可这以后敌人的防御形势就更加困难了。

战役后期敌部署调整情况示意图(www.xing528.com)

整个志愿军对15军上甘岭作战的评价也很高,比如像10月27日,志愿军总部就发了电报表扬45师,说:“45师已连续作战,取得歼灭敌人8000人的重大胜利。特表彰。”同时在这一段里还表扬391高地的战斗,表扬381高地的战斗,还表扬了85团的那个侦察排歼灭敌人1个加强排的战斗;并连续表扬了44师和29师。表扬45师的同时表扬了这几个师,这也都是在27日、28日期间。从这个表扬就可以看出来,在与敌军阵地争夺战中,15军是全面对付敌人的。西线全线都打,特别是那个391高地——就是邱少云起决定作用的这个阵地,战斗后期又消灭了美3师补充上去的200多人,我们就把整个阵地巩固住。

391高地那边是12日开始打,597.9高地及537.7北山是14日开始打的,这两边开始争夺的时间都很接近,争夺391高地到11月上旬结束,上甘岭这边虽然到11月25日才最后宣布结束,但实际上仗打到11月中旬也就算结束了。所以说从时间方面,44师配合得很紧密。再加上381阵地、上佳山西山阵地、柏德里阵地以及忠贤山这一方面的配合,上甘岭一役等于说是全线部队都在积极配合。整个15军打得都非常不错,从表扬这一系列单位就能反映出来。

同时,到反击前后表扬最多的就是炮兵,特别是高炮。15军的高炮是分成两个营。一个营是在44师那个方向;一个营是在45师这个方向。

45师这个方向的高炮办法特别多,所以打下的敌人飞机也特别多。到大反击这个阶段,表扬的级别就更高了,比如像11月2日,《志愿军报》上说,除了45师、29师在反攻中表现得好外,刚上阵地的12军代表队中的8连,在蔡兴海的指挥下创造了一个班“零比四百”的战绩,所以2日的表扬中就将这个事迹作为典型例子举出来,进行了通报表扬。

仗是越打越好,伤亡的人数是越来越少,像2日反击了一天,我们仅仅伤亡了100多人,却歼灭敌人1500余人,这个伤亡比例就很小了。但以往战斗伤亡的人员是比较多的。

中央军委的电报也是一个表彰,说是“毛主席对这一仗很高兴”,并且引用了毛主席的话:“如果要照这样子打下去,必能制敌于死命。”“制敌于死命”是对这个仗最高的评价,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为什么美国不敢再打下去了。

之所以能打成这样,主要是毛主席、中央军委的决心很大。到了11月5日,按说两个阵地可以同时反击下来,但是没有这样做。不反击的原因主要就是让上级领导再看一看,敌人在美40师走了、美25师来了之后,是不是还要搞些名堂。在这儿牵制住他,让他走不掉;拉着他,就和他在这儿反复争夺,这对我们就很有利,所以反击537.7北山阵地的时间就推迟到11月11日。

另外,为了使前线官兵更安心作战,5日,毛主席批准第3兵团和志司的意见,又组织了一个15军的前指,命令是这样下达的:

“为便于指挥,决定组织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由12军副军长李德生同志负责统一指挥31师和34师部队反击作战及29师的配合动作(31师担任反击,29师担任防御)。该指挥所归15军秦基伟军长直接指挥。”

部队番号这么多,凑起来按连队算恰恰是3个师,但都不是很齐整——86团还缺1个连,因为29师命令他要抽1个完整的团参加战斗,所以,85团的1个连配属了86团、87团,虽然没有完全用,因为3营在那边(指391高地)打,虽然艰苦,但打得比较好,他的部队实际上也做了预备队。连续激战下来,人员队伍都不很整齐,这样总算起来,参战部队就是3个完整的师。最后15军的2个师,不很够,加上12军1个师,再加上34师的1个团。这样凑起来就等于是3个完整师,2个军的建制,4个师的番号。这些部队先后都参加了上甘岭战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