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素揭秘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素揭秘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结构、布局和支柱产业的变化引发了行业、企业对不同类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特点,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素揭秘

1.专业设置要面向区域经济,融入产业要素

所谓专业设置融入产业要素,从中观层面上看,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在审批专业和调整专业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区域主导产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合理规划与布局学校专业结构;从微观层面上看,就是学校要走进产业规划部门,学校中层干部和专业带头人要赴地方参与产业的调研和规划制定,开展产业活动分析和课题研究,全面了解产业转型升级的态势与战略趋势,确定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重点专业发展规划。

2.人才培养要针对市场需求,融入行业要素

学校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动态调整机制,对于不适应社会需求发展的专业要及时停办。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结构、布局和支柱产业的变化引发了行业、企业对不同类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和结合点,因此,“专业—产业”的关系是建立在“专业—行业”关系之上的。在课程开发中,要注重体现行业发展的要求。

3.基地建设要构筑工作场景,融入企业要素

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建设应在设备选择、物质环境、教学项目设计等方面,体现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体现训练项目的技术含量,体现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体现企业的职业氛围,既要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实验基地,又要区别于中职教育的操作性实训基地。同时,基地的建设既要考虑教学功能,又要兼顾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应用技术研发等多种社会服务功能。(www.xing528.com)

4.课程建设要贴近工作任务,融入职业要素

课程建设的重点是开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课程。传统的高职教育课程沿袭了本科教育学科型课程模式,实际上,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从“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转换并非是线性的演绎过程,而是要打破学科型课程结构。新结构课程体系来源于职业岗位,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岗位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的主次和相关性,确定专业核心和专业课程。

5.工学结合要对接职业岗位,融入实践要素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融入实践要素,就是要求学校在产业、行业、企业的合作框架下,对接企业职业岗位。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特点,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实习岗位必须和职业岗位全面对接;还要建立教师到企业学习的制度,形成对接机制:一是结合岗位开展企业调研,形成产业转型意识,把握产业发展的新技术要求,结合课程教学,搜集工作案例,丰富教学内容;二是参加企业岗位实践活动,丰富工作经历,提升教学能力;三是教师带项目到企业或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新项目开发,提升科研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