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构建适应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水利工程体系

实践:构建适应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水利工程体系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期完成以高科技节水、渠道防渗、配套、计量设施建设为主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远期逐步完成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和大型灌区改造工程,人工增水和东天山湿地保护工程。初始水权分配面积达到60万亩。工业用水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65%,万元产值取水量控制在100m3以内。城市公共设施等节水用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推进水利科技现代化,到2010年县市重点流域灌区实行自动化监测的输水控制系统。

实践:构建适应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水利工程体系

近期完成以高科技节水、渠道防渗、配套、计量设施建设为主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远期逐步完成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和大型灌区改造工程,人工增水和东天山湿地保护工程。

(1)到2010年,全区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用水总量控制在9.07亿m3以内,较现状用水总量10.45亿m3减少1.38亿m3,为以煤电化基地建设为主的工业化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初始水权分配面积达到60万亩。农业灌溉控制定额:山南600 m3/亩以内,山北370 m3/亩以内。工业用水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65%,万元产值取水量控制在100m3以内。城市生活综合用水量控制在240L/(人·d)以内,城市管网覆盖率达95%,管网漏失率控制在12%以内。

(2)高科技节水与常规节水相结合,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节水1.268亿m3,常规节水突出干、支、斗渠防渗标准化和定额管理,节水2.512亿m3,总节水量3.78亿m3,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37万亩,总灌溉面积达到161万亩。城市公共设施等节水用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3)推进水利科技现代化,到2010年县市重点流域灌区实行自动化监测的输水控制系统。(www.xing528.com)

(4)用水比例调整为农业∶工业∶生活∶绿化=69.3∶10.8∶8.7∶11.2。

力争2006年形成节水型社会的雏形,到2010年形成节水型社会的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